【本報訊】民航處已和內地達成協議,10年內會將珠三角與本港的空域分界線向北移,令本港空域限制大減,就算機場落實興建第3條跑道,令航班數量大幅增加50%至每天1800班,亦足夠應付。
民航處長羅崇文昨在記者會上指出,香港與內地及澳門已達成協議,逐步優化珠三角空域結構,現時有不少往深圳的航機需飛經本港空域,加重本港空域負擔,由下月22日起所有往深圳的航機會改經本港西南部,令本港空域可騰出18%的容量,有助減輕空管人員工作量,提高航空安全。另外,香港飛經台北往南韓的航班流量間隔,由以往10分鐘縮短至5分鐘,有助減少往南韓的航班的延誤。
可令第三條跑道增航班
他指出,10年內珠三角與本港的空域的分界線會向北移,令香港、澳門、深圳及珠海四個機場變成同一空域,各機場仍獨立運作,但航空交通使用統一的程序及標準,亦可共同協調航道分配,彈性會大大增加。
他指出,空域優化後,本港空域的航空交通容量將可提高,但若機場維持兩條跑道,到2020年每天最多仍只可處理1200班航班,若有第3條跑道,每天航班處理量可增加至1800班。「情況同過海交通相似,兩岸道路網絡有空間,但過海隧道擠塞成為樽頸,航空交通係跑道出現樽頸。」
他又表示,民航處新航空交通控制系統亦將在2013年底啟用,新系統將有全新的航空安全設施,當航機距離太接近,飛近禁飛區,或偏離指定方向,都會自動發出警報。民航處又會試驗衞星導航,代替現時的雷達導航,令航道有更多選擇,有助減輕航機噪音對居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