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發展商早着先鞭,上半年已加快賣樓套現,其他發展商則面對調整市開盤價左右為難。碰上10月施政報告再有資助房屋新方向,樓市面對兩路夾擊,二手樓價回落的陰霾,最快在年底前才會明朗化。
恒地、新地、長實和會德豐,先後賣走不少新盤和商廈樓花,共套現約300億元,總銀碼等同3000個太古城1000呎單位。太古城二手成交一整年也交不出這個數字,即使消化了數千名買家的資金,在額外印花稅條例下,此數千名買家未可在未來兩年把單位轉售,除非肯交稅。目前二手樓價最主要的關鍵是成交量大減,但業主很難大幅降價求售,故成交量只能低位徘徊。
政府一直未願見民生樓大起大落,加深小市民對政府的怨氣;反之透過增加供應和收緊樓按,讓豪宅樓價升不起。豪宅過去10多年是樓市火車頭,若成功箝制其升勢,中小型樓價欲升無力,政策已成功了一半。餘下一半力便放在資助房屋政策上,平衡與私樓之間的矛盾,避免造成競爭力,打擊私樓的樓價。
須賣回給政府減炒作
老樓建議,未來即使是採用甚麼形式的資助房屋,申請者只能買而不能賣,若要變賣也需賣回給政府,再由政府重新分配予有需要人士。這好處用於一來讓真正用家受惠政策,用折扣價成功上車;另一方面也減低了炒賣元素,以免刺激中小型物業樓價。
當然有人會質疑這樣須動用納稅人的金錢來資助其他上車人士,對以真金白銀買私樓人士造成不公平,但是若果能避免無力買私樓人士勉強上車,一旦遇上經濟困境時無力供樓,那時對私樓更不利。
這些單位可透過半官方機構以現成興建計劃中落實,如將房協和市建局的新建項目劃出部份單位作資助房屋用途,可中短期紓緩市民上車難的怨氣。
劉兆昌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