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家輝在美國從政,官至美國駐華大使,雖然未能給祖籍吉龍村鄉親帶來利益,但因為他,吉龍村位於村後山坡的集體墳場卻免受當局強遷之災,令村民大感欣慰,聲聲「多謝家輝」。
親友豎碑感激
距吉龍村不遠,就是一條新開的公路,兩側山坡墳地多被列入當局開發名冊,包括吉龍村的墳場。那裏是眾多駱氏先人亡魂的棲息地,包括駱家輝的曾祖父地葬在那裏。兩年前當局已發出通告,要村民遷墳準備徵地。
駱氏鄉親曾多次力爭,反對遷墳,但當局置之不理。直到駱家輝今年被任命為駐華大使後,當局強行徵地聲音不再。吉龍村民明白,是駱令他們的先人不受滋擾。於是,駱家眾親去年合資將家輝祖墳用水泥加固,並豎碑上刻「駱山後土,重孫駱家輝立」。
講起祖先墓地,駱加輝的六叔公向記者透露,1950年代,駱的爺爺駱世澤曾從美國寄回一筆錢,要他在家鄉附近的瑞峰山代尋墓地,打算百年後落葉歸根,回鄉安葬。
1964年,駱世澤在美國過世,葬於西雅圖,「他的墓我去看過」。六叔公讚道,「在西雅圖海邊,背山面海,風水真好」。他認為,堂兄當年若回鄉安葬,文革定必會遭殃,甚至可能影響其孫駱家輝今日的仕途。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