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瘤錯割肌肉伊院小手術 病人留大疤

切瘤錯割肌肉
伊院小手術 病人留大疤

【本報訊】一個肉眼見只約7厘米的大腿良性脂肪瘤,切除時傷口竟長逾22厘米,傷口更持續滲血10天,出院後傷口仍然滲漏,須再入院九日抽血水,病人不滿伊利沙伯醫院醫護無解釋清楚,原以為一個小手術卻變成大手術。
61歲病人連漢明本身任保安員,03年左大腿曾進行同類手術,他聲稱當時脂肪瘤只得約7至8厘米長,術後疤痕長度也僅7厘米。去年中因右腳腫痛到該院急症室求診,骨科跟進後確診良性脂肪瘤,今年4月做手術。

傷口仍流血被趕出院

他憶述十多日恐怖留醫經歷仍餘悸,直指術後包紮傷口不斷滲血,要持續10日插喉抽血水。事後有醫生向他透露,負責手術醫生錯割肌肉,令他慘受傷口流血不止痛苦。他不滿被院方趕出院,主診醫生又無解釋小傷口變大傷口原因。出院後覆診又因傷口仍滲漏,再入院九日。
長達22.5厘米傷口不但影響外觀,還令他行動不便被迫放棄保安員工作。「我家上落樓梯、上落斜都好辛苦,唔行得遠,落街買餸都唔夠力,腳趾好痹」。他上月往廣州省中醫院求診,敷中藥止腫痛。
該院發言人稱,病人03年切除左大腿脂肪瘤約3厘米,今年4月切除右大腿脂肪瘤,病理化驗顯示腫瘤及其邊緣組織共長9厘米、闊11.5厘米,厚度為3.5厘米大小的腫瘤及邊緣組織,故今次手術傷口比上次手術傷口為長。醫生手術期間曾為病人傷口置入引流管,以免血水積聚,至月中病人傷口無異樣才安排出院,否認曾趕病人出院。病人6月曾向醫管局投訴,院方已向病人解釋治療過程。
外科專科醫生丘章新表示,脂肪瘤如超過5厘米,惡化致癌症機會較大,一般會建議病人做切割手術。較大的腫瘤或深入肌肉組織,令所開傷口也變大,醫生術前有責任向病人解釋清楚所有風險,包括傷口有機會由細變大。較大的脂肪瘤其真正面積或非肉眼可看見或雙手可觸及,更可伸延至肌肉組織內,當中或涉及許多血管,術後會大量流出血水,如每日持續流血水多達50至100毫升,須引流兩至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