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物騰貴,開學支出龐大,基層家長特別難捱,惟有各出奇謀,如選購尺碼較大、可穿多年的校服,一對運動鞋幾個子女輪流穿,課本借得就借,新出附加補充習作及工作紙只用影印本,總之「慳得就慳」。
校服買大兩個碼
「校服買大兩個碼,鞋就冇辦法,得一對着足五日,惟有盡量搵啲一百蚊以下嘅。」領取綜援養育7歲獨子的單親媽媽黃女士說,政府雖有約2,500元津貼,但全數用來購買教科書,其他開學支出要用每月綜援金支付,文具、書包也不會買新的,「教科書都要分期買,下學期先用就唔買住」。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稱,有基層家庭買一對「白飯魚」,讓四個年齡相若的姊妹和親戚共用,「運動堂時間唔同,一對運動鞋可以幾個人着」。她說每逢開學,協會的影印機排長龍,因大批家長借用,影印新推出的附加補充習作及工作紙,以節省購買全新版本的費用;較少用的教科書則多用舊版,或向他人借用。不少企業或社福機構常送贈文具予協會,家長會拿來供子女使用。《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