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再創37個月以來新高,達6.5%,較6月的6.4%和市場預期的6.3%為高。惟市場料7月通脹已達頂峯,往後通脹會逐步回落;加上環球金融市場及經濟波濤凶險,普遍預期這輪加息潮將告一段落,並預料中央會較傾向以財政手段應對目前的困局。
美銀美林經濟師陸挺亦認為,由於環球油價自4月底至今現急挫3成,豬肉價格亦見穩定,中國通脹7月已見頂並逐步紓緩。市場焦點落在美國遭降級引發的環球股市拋售;美國雙底衰退的風險;以及歐債危機加劇下,中央的貨幣政策會否放寬。
美銀料加碼投資基建
不過他認為,目前仍未是時候作出減息、減存款準備金率的舉動,又或是放大信貸規模至超7.5萬億元人民幣。因為北京吸取了2009至2010年期間過度寬鬆貨幣政策帶來的教訓。中央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大幅攀升31.2%背景下,他預期中央會採取「主動財政政策」,投資於大型公共項目如保障房和建設水務系統。
穆迪經濟分析師史康達(MatthewCircosta)亦預期,中國通脹已接近見頂;緊縮政策見成效,核心通脹在回軟;中央容許人民幣兌美元較強勢,亦有助紓緩未來數月的輸入通脹。由於環球經濟復蘇正處險峯,尤其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歐美經濟正顯著放緩,商品價格亦在回軟,穆迪認為中央政府的貨幣政策宜採取觀望態度。
摩根大通中國區全球市場業務主席李晶表示,中國的決策者將展現出更加靈活的立場,如果全球經濟形勢持續疲弱,在未來數月將有選擇性的放寬信貸政策。
CPI和食品價格若按月環比,7月分別上升0.5%和1.2%。食品仍然是推動7月通脹升溫主因,按年升幅14.8%,當中豬肉價格更按年增長56.7%,拉動通脹上升1.46個百分點;非食品通脹按年增幅則已見放緩至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