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焯均報道】中資機構中信泰富為大股東的東區海底隧道正式入稟仲裁,挑戰行政會議拒絕其加幅達四成的加價申請。政府過去兩次與東隧仲裁均慘敗,今次預計勝算較高,指東隧根本賺到笑,至今累積盈利逾51億元,毋須加價。政府又指仲裁時間可能長逾兩年,變相兩年內東隧不會加價。
上兩次仲裁均獲勝
東隧09年申請加價,但獅子開大口,平均加幅達四成,如私家車和的士由25元加至35元;雙層巴士更由75元加至105元。政府一直採拖字訣,至今年6月行政會議正式否決其申請,準備迎接東隧仲裁。東隧昨日證實,上周三已入稟仲裁。
東隧發言人指出,東隧與港府簽訂的專營權協議,列明東隧可獲合理內部回報率,但協議內容無講明回報率多少是合理。過去在97年及05年兩次東隧被政府否決加價申請,都在仲裁中獲勝,仲裁結果明確列出東隧的合理內部回報率是15%至17%。雖然至今東隧累積盈利逾51億元,但預計到2016年專營權屆滿,平均回報率仍未達標,因此認為有權加價。
消息說,仲裁可能需一段長時間才有結果,將來東隧一旦獲勝,仲裁員可根據東隧延遲加價而導致損失再調高加幅,因此仲裁可能令東隧一加再加。東隧曾擬再找過去兩次負責的仲裁員第三度仲裁,但該外籍仲裁員已離港,需另覓人選。
政府認為形勢變了
運輸及房屋局已評估和諮詢律政司對仲裁的形勢評估,認為今次情況與上兩次不同,因對上兩次東隧確處於低盈利水平,如今盈利豐厚,現回報率已逾14%,使用量不斷上升情況下,不用加價仍可達合理回報率。即使政府最終落敗,至少可延後加價。由於仲裁的準備時間頗長,預計第一次聆訊最快要10個月後,不排除整個仲裁花逾兩年。
運輸及房屋局早前發表調節過海隧道流量研究報告,提出紅磡海隧加5元,東隧減5元,預計可因此令紅磡每日一萬架次車輛轉去東隧,減少紅隧塞車,東隧會同時獲利。但受加價仲裁未落實影響,運房局一直未與東隧磋商。如今東隧決定仲裁,運局將與東隧商議,若能盡快達成協議,可先實施試驗計劃,再作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