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首次踏足非洲國家烏干達的,除了15名義工學生,還有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這是他第二次到非洲參與義工服務。他從首都坎帕拉到北部城鎮古盧時,需乘搭僅坐四人的內陸機,起飛前行雷閃電,「機師叫我準備祈禱」,航機從兩大黑雲中飛過,個多小時後安全到埗,他笑說:「我仲諗住要提早退休」。
本身是腸胃科醫生的沈祖堯,替當地婦女和孩童義診,雖經驗老到,但在落後貧困的烏干達,也見盡戰爭的禍害。他說,有孩童自幼被虐待,父親長期給他餵食腐蝕性液體和地毯,食道和胃部受損,無法進食;另一名兒童則被父母放在紙盒內「飼養」,「好似當佢係一隻貓,就咁養大佢3年」。
孤兒多達200萬
烏干達內戰20年,3,000多萬人口中,有200萬人是孤兒,每年死於愛滋病的人便多達6.4萬。沈祖堯坦言,短期性的義工服務對當地人作用不大,「當地嘅孩兒好少喊,因為人手少,知道喊都冇用」。他說下年會繼續推動學生義工服務,援助當地人重建生活,也教導學生如何去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