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生烏干達行善義診

中大生烏干達行善義診

【本報訊】沒甚麼比燃亮別人生命,來得更有意義。非洲窮國烏干達歷盡戰火蹂躪,遺下無數孤兒寡婦,伸手無援。本港15名大學生早前遠赴當地義診,替婦女塗指甲油、敷面膜。這班婦女在戰禍中被毀容貌,或遭強姦而染上愛滋病,那頃刻的打扮,讓她們重拾尊嚴和自信,還有一份和平的冀盼。

學生輕輕地手抱當地嬰兒,已為他們帶來短暫的母愛。
中文大學提供圖片

中大學生在校長沈祖堯的帶領下,替烏干達病人診症。

同處一個地球村,一個笑容,打破種族膚色的隔閡,相互打氣。

尋回戰火中失去的尊嚴

「看見曾經被殘毀嘅生命得到重建,佢哋臉上流露出嘅喜樂,係對將來有盼望。」曾舒蘭是其中一名前往烏干達行善的中文大學學生,她曾探訪當地的LivingHope婦女中心,那裏收容了寡婦、未婚媽媽,還有在戰爭中被強姦或斷肢的殘障婦女,「每個人都有痛苦嘅過去」。往事不堪回首,她能做的,就是替這班婦女塗上指甲油、敷上一個面膜,給她們一個久違了的打扮,尋回在戰火中失去的女性尊嚴。
現就讀中大醫科一年級的曾舒蘭,兩年前以一級榮譽畢業於香港大學生物系,曾到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當研究生,雖喜歡醫學科研,但更愛實踐救人,故再讀醫科。今次烏干達之行,也有參與義診,替一名患膽石的病婦做身體檢查。這是她首次診症,也讓她知道,健康原是生命中的禮物,她願意將禮物分享。
中大善衡學院與「關懷兒童事工」(Watoto)上月聯合籌辦兩星期的烏干達行善服務,除義診外,15名中大學生更與當地人合作,在一個兒童村徒手用紅磚蓋建學生宿舍。「起初以為去服務佢哋,去到先知自己得到更加多。」中大藥劑系一年級生張鈺坤說。
起行前,張鈺坤準備了一連串遊戲活動,打算跟當地兒童耍樂,但到頭來一場簡單的足球賽,印象最深刻,「一個足球,一齊踢波,唔需要複雜,唔需要獎品,從小朋友身上,感受到好純真嘅熱情」。護理學一年級生劉澤磊亦說,從這班孤兒眼中,看見了理想,「有個小朋友堅定咁同我講,佢將來夢想係做烏干達總統」。

儘管烏干達常有戰亂,但當地青年仍對前景充滿希望,樂於與本港學生分享生活點滴。

助養一名剛獲收留孤兒

臨走前,一眾同學決定助養一名剛獲Suubi兒童村收養的孤兒,並送他一件襯衣,寫上了祝福語:「在這裏,沒有人會放棄你;在遠方,我們都會支持你」。
曾舒蘭記得,有個孤兒雖愛喝汽水,但見她手中沒有,仍主動讓給她,教曉她分享的可貴,銘記於心,「就算得番一支汽水,我都願意同人分享」。燃亮別人,照耀自己。今個暑假,這班大學生過得特別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