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公子在微博轉貼《新京報》西西專稿,九成因為文中提到他父親,特別引了這一段:「年輕時的西西還寫過明星訪問和電影劇本,和邵氏明星都很熟。張愛玲的好朋友宋淇當時是邵氏公司的劇本審理,他找西西寫劇本,西西就寫了兩個,其中一個是秦劍導演,主演是胡燕妮和陳厚。」祖師奶奶無端端被拉來壯膽,固然教人啼笑皆非,不過我除了是張迷也是西迷和胡迷,幾重身份交替有辣有唔辣,不禁衝口而出:那部影片,是《黛綠年華》吧?
不想這麼一嚷,嚷出一筆小小的糊塗賬。有位對老電影素有研究的顧先生眼大睇過龍,馬上提出質疑:「電懋粵語片組的《黛綠年華》不是鄭慧小說改編嗎?」對對對,那部戲拍於一九五七年,由左几導演,確實根據鄭慧抄襲《第一爐香》的小說搬上銀幕,但此黛不同彼黛,「必屬佳品」的《黛綠年華》比山寨葛薇龍面世遲了十年,故事大綱源自LouisaMayAlcott的閨秀經典《小婦人》,或者更精準的說,以一九三三年佐治喬哥的荷里活電影版作藍本─清楚記得,胡燕妮演的二姐出場跳過矮籬笆的漂亮身手,直情倒模嘉芙蓮協賓,只不過將陳年的黑白填上伊士曼七彩。西西參與編劇的影片,記憶中只有龍剛的《昨天今天明天》─也是大刀闊斧改編名著,從卡繆的《瘟疫》摘取靈感影射六七暴動,當年曾經遭禁,我小時候在新加坡看過剪得七零八落的刪節本。它一直沒有發行光碟,去年春天資料館辦龍剛回顧展又因為不在香港錯過了,我一直懷疑,《我城》的地基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