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回國後,飯桌上很多次聽到關於連續劇《智者無敵》的討論。我是諜戰迷,再加上我們這一代的情商和智商教育,和諜戰片關係重大,從《國慶十點鐘》《羊城暗哨》《永不消逝的電波》到《黑三角》《東港諜影》《保密局的槍聲》,成長年代中,最驚心動魄的國產電影,常是諜戰劇。
所以,朋友問,為甚麼這些年出產了那麼多諜戰劇,我會說,除了國際國內文化中的類諜戰結構,一個很重要的業內原因是,被諜戰劇哺育大的一代人如今正是文化戰線上的中堅力量。基本上,從《暗算》到《潛伏》到《黎明之前》到《借槍》,諜戰劇一出手普遍水準就明顯高於其他劇種,甚至,宮廷劇、白領劇拍得比較好的那些,其中諜戰劇的橋段都功不可沒。
於是,化了整整三天時間,把《智者無敵》給看了。看完以後覺得自己真是老了。三年前看《潛伏》,同樣是三十集,一天一夜拿下的。這個,不是說《智者無敵》不好看,事實上,就劇情推進而言,《智》五分鐘一個小高潮的節奏要比《潛伏》更緊張。但看完《智者》,覺得編輯還是有點浪費了這麼個好題材。
《智者》取材真實歷史人物,講的是從「佐爾格事件」中脫身的中村功(中西功)來到上海,一邊擔任日本駐中國特別行動處的主任,一邊以中共高級特工「杜鵑」的身份為延安工作。題材而言,本電視劇要處理的場景和人物都比《潛伏》等片要難,因為中村功的主要工作場所和工作關係都是日本人。這方面,《智者》以帝國軍魔加蛇蝎美人的方式進行了比較保險的類型化處理,而且日本鬼子也基本就是日本鬼子。可相比之下,新四軍方面的處理卻極為單薄,中村功這樣特殊級別的特工人員,即便不是直接由中共高層領導,也不會隨便出沒在級別偏低的中共特工嘴上,但中共上海方面的地下黨,為了去映襯敵人的狡猾和中村功的智慧,硬生生被處理成一窩雜燴,接二連三暴露出來的日方間諜更使得中共上海的地下工作又山寨又兒戲。
為了應題,《智者無敵》求智的效果並不好。而事實上,中西功永垂中共黨史和日共黨史,並不是他克敵制勝的那些大大小小花招,而是在強烈信仰支持下的無限勇氣和理論力量。據原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方知達回憶,中西功,早年就在日本理論界負有盛名,他任職上海期間,除了向延安及時提供大量重要情報,還著書立說。所以,關於中西功故事,除了他接續了「二戰期間最重要的諜報員」佐爾格和尾崎秀實的工作,他在今天更受稱道的一則傳奇是,他在上海被捕後押到東京,秘密法庭上坦然承認出於信仰向中共提供過情報,而且在學理上分析了侵略戰爭的可悲前景。與此同時,和他同時被捕的戰友西里龍夫更以雄辯的教授口才,把審訊室當成了講堂。所以,中西功和西里龍夫,走進審訊室,真正的智者那樣侃侃而談,「現在,講一下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現在,講一下日本國目前的任務」;「現在,講一下我們為甚麼直接參加中國革命鬥爭的行列」……
幾十次的審訊,變成了幾十次的授課,中途就動搖了一些法西斯法官,常常,法庭慌慌張張宣佈:「今日閉庭。」最後,法庭哀嘆:「彼等不怕犧牲,積極努力,用巧妙之手段,長期進行偵察活動,其於帝國聖業,國家安全,大東亞戰爭以及友邦勝負,為害之大,令人戰慄。」
令日本法西斯戰慄,令中國人民脫帽致敬,這個,就是中西功又實踐又理論的事業。可惜的是,《智者無敵》求「智」段位太低,幾乎都流於動作片層面,全片無力觸及中西功的理論智慧,所以,好看是好看,「智」卻無論如何不能算「智」。而諜戰劇的此類「智」向,也多少令人擔心中國諜戰劇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