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醫術:醫術之外 - 梁憲孫

醫述醫術:醫術之外 - 梁憲孫

香港醫學教育傳統上以英式五年制為藍本,課程分成兩部份。首兩年是臨床前的基礎科學,打好根基以應付後三年的臨床課程。97年後,香港大學醫學院進行課程改革,以解難為本的小組學習為主幹,着重臨床應用,加入溝通技巧和倫理道德等新課題,使課程變得更完整。
近代醫學發展的主調是科學,但醫學並不是純科學的學問。醫生不但要有高明醫術,亦要有無限愛心,把病者利益放在首位,與病人及其家人溝通,了解他們的需要。
雖是同一個病,不同病人會有不同需要。以我的一位血癌病人為例,他努力上網尋找有關血癌的資料,希望知多一點。但網上資料卻不是完全準確,有些已經過時,結果令他過份擔心,信心全失。我需要耐心解釋,消除他心中誤解,使他正確明白自己的病情,不要過份悲觀。另一位同是血癌患者卻有不一樣的反應。他不想知太多,不希望自己憂心,只想把所有責任全交醫生。他的信心是好事,但仍需要對自己的病情多一點了解,與醫生配合,治療過程才能事半功倍。
醫學院的課程改革就是要給一班準醫生最好的準備,文理兼備,情理相容。隨着醫科課程由五年改為六年,將有多些空間,可以多做一點。
養和醫院副院長 梁憲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