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不完美 - 張灼祥

說是不完美 - 張灼祥

喜歡劉若英的《我的不完美》自序的最後幾句:「我寫,因為想誠實面對自己,但有時那是多麼不容易,甚至欺騙別人都難。躲在謊言中可以是那麼安逸,甚至是一種幸福。但為着那顆仍動的心,我願意再咬牙試試。」
第一次看劉若英站在舞台上獨白,是○三年在葵青劇院,看她演張愛玲筆下《半生緣》女主角,說那是曼楨站在台上自說自話,倒不如說那是劉若英在按照進念二十面體導演指示,唸一些張愛玲句子,對照小說的某一情節,對生命感受的詮釋。看的時候,覺得好像在那裏見過劉若英。原來是三年前的事了─○○年電視劇《人間四月天》劉若英飾演徐志摩的元配張幼儀,怪不得有點面善了。
一一年七月四日在機場書店看到《我的不完美》。既然看過劉若英主演電視劇、舞台劇,那她的書也該買來看看(就是沒聽過她唱的《為愛痴狂》)。
過去一年,在報章上已看過好幾篇劉若英的小品,印象較為深刻的包括:《姑姑命好》、《張叔》、《一世得體》。都是教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套用胡適名句:「平淡而近自然」文章不易寫,不好寫,劉若英卻寫出來了。
寫身邊的人和事,不易寫得好,太熱情,寫過火位,會變成感情泛濫。冷靜,保持距離,又難打動人心。劉若英寫來恰到好處,如她所希望的,寫得「再勇敢一點,再誠實一點,再自由一點」,其實,已寫出那真摰之情來了。像《張叔》,這位「傳令兵」平凡卻不簡單的一生,他是劉若英談及的「六個老家人中,最後一個離開的」,那是「一整個世代的結束─一個只問付出不求回報的年代,一個把忠誠視作基本教養的年代。」劉若英筆下的「傳令兵」,讓我想起父親談及當年在軍旅中為他工作的「勤務兵」,他們的勤懇,竟是那麼相似。那是上一代人的故事了。《一世得體》說的是劉若英祖母故事,這一句:「今年突然之間她就老了,得體和教養是管不住年齡的」,把衰老過程具體呈現出來。
劉若英說:「走走唱唱的世界,只是真實世界中很小很小的一部份。」而她提點自己「所有的酣暢都會回歸正常平淡」。她有此體會,真不簡單。
看過劉若英的作品,那就找她唱的《後來》來聽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