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邊科:滴10公升水 慳3仙

搞邊科:滴10公升水 慳3仙

據講,在遙遠的《歡樂今宵》年代,盧海鵬一日爆嘴「洩漏天機」,向全港市民宣佈:只要慢慢一滴一滴收集水龍頭的食水,水錶就會無動於衷!免費自來水予取予攜,竟動員了全城師奶、大叔、清貧戶緊隨盧公教誨……二十多年後,科技突飛猛進,這段民間傳奇,原來實用依然,只是,大打折扣。

記者:馮敏兒 
攝影:陳盛臣、馮敏兒
Model:Christie

小莫小於水滴,漸成大海汪洋……「滴水法」深入民間,當年公屋阿媽人人用超大膠桶儲起滴滴水,一家四口都唔使交水費唔係新聞,傳說連水務署職工都承認,滴滴水的力度推唔郁個水錶云云。而根據07年一份訪問調查,逾六成半的受訪綜援戶,都曾經甚至常以此法慳水慳錢。局部應驗了197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綠色革命之父NormanE.Borlaug所說的「藍色革命——讓每滴水生產出更多糧食!」(BlueRevolution-morecropforeverydrop)。
據一位前水務署職工說,從前用滴水方法,水錶的確不會跳,現代水錶經不斷改良,已相當敏感,不過慢慢滴的話,還是會「計少」了。向水務署查證一下,發言人指,一般家庭安裝的是機械式水錶,即以水流推動內部齒輪元件,計量用水量。在正常用水的情況下,現時水錶的準確度非常高,但在超低流量,即俗稱滴水的情況下,不排除水錶記錄的用水量可能會較實際略少。」即係此法依然有用啦!慳幾多?就來個測試……

■金屬齒輪,因太重轉動不靈而益街坊。

■透視水錶可見現代水錶內部極輕巧,流速極慢也運作無誤!

5分鐘花灑 用水20公升

記者用10小時收集10公升水,讀錶數據卻顯示只用了3.3公升,即時計一計,以首12立方米免費的起始水費計算,每立方米(即1,000公升)的水費為$4.16,即是載滿10個我的10公升水瓶,才$0.416,一瓶更低至$0.0416!亦即是說,花足10小時,滴出10公升水都只慳到約3仙。水務署水務督察兼水錶實驗所主管吳鋒達先生指出:「其實是因為以前的水錶以金屬原件製造太重,現在改以塑膠物料製作,輕了很多,活塞更容易被推動,而且新科技令水錶更準確,水流不再那麼容易從零件的隙縫流走。」水務署工程師不厭其煩地要說服我們唔好「呃水費」,因為節省的水費實在極為微薄!而且地方淺窄,儲存過量食水反會造成浪費。
比較一下,記者用極快速度以花灑長開的方式,洗頭冲凉,約用了5分鐘時間,用水量也有20公升!但比起刷牙時長開水喉一分鐘,就浪費約9公升水,拉一次抽水馬桶則是5公升的記錄,我已經非常慳家了。記者一家四口放任生活,4個月用了81立方米食水,每日平均用水0.663立方米,假設用的水全都滴出來,每日最多可以慳約$1.8。網上就有人妻發表:「個死佬冲凉冲成半個鐘,煤氣費先甘呀,我煮飯用電磁爐,淨冲凉都每月要$400。」原來水費慳慳埋埋都不及放縱用煤氣!其實香港水費已是全球先進城市中最便宜的地方之一,與其慢慢滴,慳它一毫幾分,倒不如節省用水更實際。
其實將水喉出水量調細一點,洗東西時「慢慢來」,已可節水。低流量花灑,令水束內的空氣增加,可以慳水達七成,水務署都會給予「用水效益標籤」。

測試實況

這晚,記者將家中水喉調至滴水狀態,目的是注滿這容量10公升的水瓶。結果,需時10小時。

水錶讀數:102.95

水錶讀數:106.25

讀數顯示:只用了3.3公升!

水錶的前世今生

早於1890年,政府已開始為用戶安裝水錶,並通過法例按水錶記錄收費。三十年代是英國名廠LutonGeorgeKent的K字輩,四十至五十年代則是英國TheLeedsMeter,L字輩。而記者在山頭更發現一個日產的OsakaKikoASAHI古董水錶。水務署總工程師林文鵬卻指那不是水務署供應的產品,有機會是日治時代的遺物,會與該日本公司查證。記者有可能發現了古董呢!現時採用的水錶其實與上世紀的結構和原理大致相同,分別只是除了外殼是金屬,內部的元件大多數用塑料製造,因而較輕和靈敏。

■水錶實驗所主管吳鋒達(左)及一班工程師,會全力令水錶運作正常。

■仍在運作的日產OsakaKikoASAHI古董水錶。

■英國名廠LutonGeorgeKent的K字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