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大冧市,不如搞「爛Gag」。筆者上周五早上10時,如常地接受香港電台節目《一桶金》訪問,當時恒指急挫超過1000點,主持人問那些股份可以「撈底」。
當時筆者毫不猶豫地推介了四隻股份,分別是華晨中國(1114)、普拉達(1913)、新秀麗(1910)和英皇鐘錶珠寶(887)。收市後,朋友A君來電說:「聽了你的推介,一買就反彈了,話時話,點解會揀呢幾隻?」我當時的答案是,大跌市要走得快?當然要「揸」寶馬、「拎」Prada袋、「拉」Samsonite篋和「戴」金勞啦,哈哈。
每當大跌市,都會令我再次想起股神畢菲特名句:「Befearfulwhenothersaregreedyandbegreedywhenothersarefearful」,「當別人貪婪時要恐懼,當別人恐懼時要貪婪。」然而,究竟應該貪婪甚麼,當然是問題根本所在。
美國國會通過上調債務上限,美股卻連連下跌。筆者在7月17日撰文《目「敵」不敵QE3》時早已預期:「筆者並不認為,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會不達成共識,任由美國國庫債券技術性違約。同時,亦不會相信,標普和穆迪……會真的下調美國主權評級。」
文中亦提到:「美國皮具品牌CoachInc,不但極度倚賴中國市場,同時,亦在中國成立生產線,生產成本得到節省,當然有助提升企業盈利,惟此舉卻無助美國本土就業市場。」
三大美國汽車生產商,包括通用汽車、福特和佳士拿,7月份銷售都有不俗表現,惟日本品牌豐田和本田,銷情卻是慘不忍睹。
日圓升值影響出口
美元跌跌不休,日圓無奈升值,日本車在美國市場的售價卻節節上升,吸引力自然大減。那麼日本央行干預又如何?
要干預,當然要沽日圓,買美元;美元越跌,越要買;美元繼續跌,美債繼續買。美元陷阱下,美元即使跌到七個一皮,都有全球央行排隊「找數」。
美國國民收入大減無得「撈喇」,內地民眾購買力卻有增無減,名車越豪越要「揸」,靚袋越貴越要「拎」,名錶越貴越要「戴」,「皮篋」越輕越要「拉」。美國經濟有問題?暫時不是大問題。
筆者持有普拉達和新秀麗
黃德几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