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

婦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

【本報訊】衞生防護中心證實本港首宗O124:H19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個案。患者上月底出現出血性腹瀉,病發前曾食蟹,化驗顯示,她亦同時感染副溶血性弧菌。有傳染病專科醫生表示,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嚴重可致命,主要透過進食不潔食物感染,市民需小心飲食。

病發前曾食蟹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71歲女患者有長期病患,她上月23日起出現出血性腹瀉、嘔吐、腹痛及發燒症狀;同日往明愛醫院求醫,並入院治療。她病發前曾食蟹,她的糞便樣本證實含有副溶血性弧菌,以及O124:H19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她已於上月26日出院,她近期沒外遊,家居接觸者沒病徵。
今次是防護中心首次在本港發現O124:H19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過去曾於本港偶有發現,今年6月起該中心擴大呈報範圍,涵蓋所有引致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病菌株,故接獲此宗個案。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表示,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是指部份型號的大腸桿菌,含有產志賀毒素,包括較常在港出現的O157:H7,以及O104及O124。產志賀毒素可引致大腸出血,令患者屙血。若毒素入腎會引致腎炎及腎衰竭;毒素入血可引致溶血性尿毒症,嚴重者可致命。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主要透過糞口傳播,即該菌存在於患者的糞便,如患者如廁後沒洗手再處理食物,進食者便有可能受感染。市民必須注意個人衞生及將食物徹底煮熟才進食。
此外,防護中心昨接獲一宗外地傳入退伍軍人症個案,患者是居於赤柱的50歲男子,上月中至本月初,獨自到中國及日本京都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