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前瞻》
環球採購經理指數(PMI)放緩,再次觸發市場對環球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出口航運相關股份率先受影響,近期股價亦出現「插水」。出口商看淡下半年前景,要控制成本過難關,投資者宜小心低吸出口航運股。
記者:周燕芬、陳健文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李宗德表示,外圍市場今年「未好過」,以和富塑膠為例,按年出口量跌幅達1至2成,惟貨物交易金額,因受通脹推高,未反應實質需求。他指今年公司經營成本如工資、原材料、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已升10%,貨品單價亦因而升6%至7%。內地消費市場需求,近數個月同樣有放緩迹象。
企業自救提高生產效益
他對下半年出口表現不樂觀,預期「今年唔會特別好,只有更衰!」美國債務問題相信會是長期問題。面對不明朗市場環境,他表示做生意亦趨保守,「唔會亂做生客,驚收唔到錢!」在此困難時期,他指公司不會急於擴張業務,反而集中精力提高公司生產效益,例如如何節省能源,提高自動化操作。
瑞信中小企證券研究部主管劉紹文表示,早前與部份出口企業接觸過,發現部份於5月時已感到定單增長出現放緩,對今年下半年續持審慎態度。
汽車零件業料跑贏大市
劉紹文稱,5月時出現的增長放慢,主要是受到內地「閂水喉」影響,但到近期,真真正正是受需求放慢影響。
他又指,主要生意來自歐美地區的出口企業雖然早前向他透露,7月定單表現較6月時理想,但實情是7月表現非常疲弱,6月表現好過7月的實際意義不大。他相信,若果下半年定單表現能夠較去年同期錄得微跌或平穩,已經可算是不錯。
是不是所有出口股也要避之則吉呢?劉紹文指當然不能一概而論,如歐美汽車業在金融海嘯中「衰到貼地」,目前仍在回復中,故相信下半年汽車零件企業,可以優於整體市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