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管局發現公立醫院使用的電解質未能通過無菌測試,批發商自願回收,正調查事件。局方發言人承認病人曾使用出事批次,但暫無不良反應報告。
有關電解質「0.3%PotassiumChlorideand0.9%SodiumChlorideIVInfusion」受影響批號為OG705。醫管局發現此批次產品未能通過局方恒常品質保證計劃的無菌測試。衞生署表示,產品可能受細菌污染,或對病人造成感染,為慎重起見,批發商聯昌行自願回收產品。署方正調查事件,呼籲擁有此批次的醫護人員停止供應有關產品,盡快與批發商聯絡,並呈報懷疑不良反應個案。
聯昌電話熱線25754486。
該批次去年由泰國進口本港,當中400件再出口往澳門,其餘全數供應給公立醫院。醫管局發言人表示,局方將配合衞生署調查,正與其他供應商接洽補給另一批電解質。
血管注射後果嚴重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崔俊明表示,電解質主要用於感染、腎病、脫水、新陳代謝異常的病人,由於電解質直接注射進血管,產品受污染或導致細菌入血,嚴重可引發敗血症死亡。
不過,自從歐化藥物污染導致公立醫院病人死亡後,醫管局啟動品質保證計劃檢驗醫療用品,使用前及使用期間也會抽樣檢驗。崔俊明估計上述出事批次的細菌污染範圍不大,只有個別樣本含菌,因此首次抽驗時察覺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