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杜絕銀行、保險、信託、基金甚至經紀間彼此藉監管漏洞,繼續「違規」借貸,中央正考慮成立超級監管機構,封殺「違規」,確保金融安全。
據《路透社》引述消息指,中國政府正在考慮成立一個新的部級機構,管理國有銀行和非銀行類金融企業,此舉將強化北京當局對銀行業的管控。
級別高於銀行高層
消息人士稱,超級監管機構將對中國大型國有金融機構,包括銀行、經紀、保險、信託公司和基金的管理擁有話語權。消息指,透過建立一個新的銀行業監管機構,北京能夠分散管理其數量眾多、有時不服從管理的國有企業之責任。新機構側重銀行業監管,或將加強政府對高速增長的金融業的控制。
消息人士透露,新的監管機構在政治級別上將高於銀行業高層,中國國有企業高層通常由中共高級幹部擔任。中國金融業監管機構,包括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人行主管的行政級別一般相當或略低於最大的國有企業主要領導。
路透社就此向國務院屬下的國資委、中銀監、中證監和中保監查詢,均謝絕置評。
據了解,中央擬加強對金融體系管理,是為面對全球的不明朗金融形勢,先做好本份。內地國有銀行和非銀行類金融企業,旗下分行的監管並非完美,以樓按為例,人行與中銀監於前年下半年已不斷提示銀行要「慎貸」,但有銀行一直以「下有對策」來放貸,房企透過銀信發行理財產品(銀行代信託公司發行產品)籌集資金,在監管者多次非正式約談或下達旨令後仍未收斂,令到中央遏樓價效力被冲淡。保險資金亦有在政策反覆論證期間,已偷步投資地產項目。
消息人士稱,中銀監只管銀行而中保監則只管保險,這樣或給有心人鑽空子機會。因此,中央的超級監管機構構思是配合新形勢,是正確方向。
按照金融監管的分工,中銀監主要負責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外資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租賃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中證監主要負責對證券、期貨、基金的監管。中保監主要負責對保險業的監管。
監測跨境資本流動
中銀監成立後,人行着重加強制訂和執行貨幣政策的職能,同時也負責外滙管理,對國際金融市場進行跟蹤監測和風險預警,監測和管理跨境資本流動,監督管理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銀行間票據市場、銀行間外滙市場和黃金市場以及與上述市場有關的衍生產品交易,負責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的監測,負責反洗錢工作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於4月份時稱,是檢討中國金融管理系統是否有改善空間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