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追蹤:內訌傳聞困擾 股價長期潛水高盛發功逆市唱起上藥

財經追蹤:內訌傳聞困擾 股價長期潛水
高盛發功逆市唱起上藥

上市前遭「舉報」產品質量有問題而虛驚一場的上海醫藥(2607),近日又傳出管理層與大股東上藥集團「內訌」的醜聞,加上股權激勵方案推出日子遙遙無期,累及股價自上市以來一直未能浮上水面。為助上藥排難解憂,保薦人高盛發功唱好,昨成功將上藥H股推高2.2%,有分析員亦坦言,「內訌」在國企中時有所聞,相信事件對上藥影響不大。 記者:陳韻妍

內地報章上周披露,上藥副總裁葛劍秋曾於6月底請辭,惟其後撤回辭職申請,而當初請辭原因便是與上藥集團原有利益者「內訌」。

葛劍秋撤回辭職申請

葛劍秋是上藥重組及H股上市的決策人之一,他大膽從市場引進不少新管理層,惟上藥中層以上幹部及子公司主要管理層全由上藥集團直接任命,以致雙方磨擦不斷,葛劍秋亦早已被不少上藥集團內部指控過於傾向上藥而忽視集團利益。
今年1月,上藥斥35.7億元人民幣收購北京醫藥分銷商中信醫藥,收購溢價相當於市盈率25倍,創下醫藥業併購紀錄,其後葛劍秋便被上藥管理團隊以匿名信向上海國資委舉報,指併購中信醫藥有國有資產流失和利益輸送嫌疑,令他遭調查,結果一氣之下請辭,但不久後又收回辭職申請。
管理層與股東糾紛不斷,加上公司重組後分工混亂,資產分散,股價一直未有起色。上藥H股於今年5月20日掛牌,之後長期潛水,「內訌」事件傳出後一周,股價更暴瀉14.5%。眼見上藥股價如江河日下,高盛出報告力挺,指葛劍秋已復職,故市場是過於憂慮上藥管理層變動,但同時稱營運成本是左右上藥盈利增長的關鍵,倘上藥在併購方面步伐過慢及未能有效控制成本,上藥明年盈利可能下跌2.7%至7%。

高盛籲吸 目標價26元

高盛重申上藥「買入」評級,12個月目標價26元,成功令上藥股價起死回生,上藥H股昨由上市新低的15.7元逐步攀升,收市倒升2.2%,報16.48元,但仍較招股價23元潛水28.3%。
一名中資分析員認為,葛劍秋與上藥集團糾紛,在國企之中並不是罕有的事,也非不能解決的問題,加上股價已大幅調整,故投資者毋須過於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