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順利提高債務上限和削減財赤達成協議,中國會否選擇加快自由兌換步伐,挑戰美元全球貿易貨幣一哥地位?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稱,在今後八、九年內,中國滙率制度可能將繼續選擇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滙率制度,而非完全的浮動滙率制度。
夏斌:續掛鈎一籃子貨幣
夏斌在《中國金融》雜誌撰文稱,這種有管理的浮動滙率制度在浮動區間、浮動頻率上會更趨於市場化,籃子中貨幣權重也會有所調整。
他認為,實現與本國經濟開放度相適應的人民幣區域化的戰略選擇將面臨不可迴避的困境,因要保持較為穩定的滙率環境,資本項下開放的步伐不宜過快;而資本項下開放步伐不宜過快,決定了人民幣就不可能盡快或者說真正實現國際化。
夏斌稱,人民幣要真正實現國際化,必須允許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意味着資本項下的管制必須完全放開,也就意味着滙率水準只能基本由國際和國內的市場供求所決定,但這又恰恰是中國經濟近階段所難以接受的。
要令這種戰略實施困境降到最低程度,他認為,滙率政策、資本管理政策與國內改革政策的變動要盡可能地銜接好;同時,人民幣逐步區域化的過程中,銜接好滙率與資本管理政策的適度改革。
此外,通過創設人民幣離岸市場,在部份實質性地向境外開放國內金融市場的同時,相對隔離人民幣區域化過程中國際金融風險向國內市場的傳遞。同時視國內滙率、資本管理政策的演進,調控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規模與結構。
他承認,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不可避免要觸動資本賬戶與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問題。因此,與人民幣國際化相伴,特別需要關注資本賬戶開放和滙率自由浮動區間的政策搭配和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