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女大翻身

中女大翻身

【SportsSurprise】人生道路長而崎嶇,成功克服難關,方能獲取最終勝利。年屆37歲的英國馬拉松選手蕾姬芙(PaulaRadcliffe),自09年11月休戰養傷後,決定在9月再度復出參戰,目標為爭取明年倫敦奧運金牌。體壇近年亦大興「中女潮」,究竟這班「中女」有何特點?能否再闖高峯?

身高1米73的蕾姬芙為女子馬拉松界的傳奇人物,雖然她至今仍然未在奧運會贏得馬拉松金牌,只是她現時仍然保持2小時15分25秒的世界紀錄。在02、03年可算為蕾姬芙生涯高峯,她先於02年底首次打破世界紀錄,並且獲頒發MBE勳銜,03年4月所創的世績,8年以來無人能破。

馬拉松利「高齡」選手

蕾姬芙在09年患肌腱炎,於11月紐約馬拉松落敗後決定要長唞,當時已35歲的她已明言將會出戰倫奧爭金牌,或許馬拉松對年長選手有利,因為過去數屆奧運金牌得主均為「高齡」人士,如08年京奧金牌得主為當年已38歲的羅馬尼亞跑手迪達,難怪今次養傷多時的蕾姬芙對復出信心十足。對於9月柏林一戰,她說:「我常在柏林比賽,我希望在那裏獲得好成績。」

網球壇「中女」當道

事實上,體壇近年「中女潮」亦盛,最佳例子為講求速度的網球,29歲的中國球手李娜在今年澳網獲亞軍,更在法網歷史性贏得冠軍。前「1姐」比利時的史施達絲亦在誕下女兒後復出,竟然在復出後約一個月後便贏得09年美網女單冠軍,並在10年成功衞冕美網及奪今年初的澳網,真的可算為「神奇女俠」。

科研補足延長「壽命」

「隨着運動科研在七、八十年代開始發展,近20多年運動員的壽命延長不少。以女性為例,年紀大了,最常出現的問題是鐵質流失、貧血、骨質疏鬆或脂肪量過低;但科研都可在飲食及訓練上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女性運動員越來越年長。」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女性不是天生有甚麼特性延長運動員壽命,「科研」才是最主要因素。
雷博士表示「封閉式運動」(沒有碰撞的運動)及「開放式運動」(與對手有身體接觸或對抗的)的運動員壽命亦有異;當然,女性馬拉松選手亦會擔心肌肉力量不如前而減低作戰能力,而跑步是靠肌肉去發力,故要作針對性的訓練;劇烈如網球,李娜算是年齡偏高。雷博士說:「李娜除借助科研補充營養及訓練外,她亦會選擇性地參賽,以她的年齡,不可能每個比賽都參加,平時不參加比賽,她會在訓練上補充不足。」

李娜小檔案

出生日期:26/02/82(29歲)
國籍:中國
重要榮譽:2011年法網冠軍

蕾姬芙小檔案

出生日期:17/12/73(37歲)
國籍:英國
重要榮譽:馬拉松世績保持者、2005世錦賽馬拉松金牌

《體育通識》
李寧從商成就更高

「高齡」運動員出賽,體能要求與壓力都比年輕一輩為大。在84年洛杉磯奧運勇奪自由體操、吊環和鞍馬3面金牌的李寧,「體操王子」地位從不動搖;可惜在88年漢城奧運時,當時已25歲(在體操已算高齡)的他疲態畢露,滿身傷患,結果在賽事接連失手。結束運動員生涯的他,終選擇投身商界的道路,獲得堪稱比體操場上更高的成就。

比亞荷夫大器晚成

在外國體壇,沒有人較前德國國腳比亞荷夫(圖)更切合「大器晚成」這4個字。他直到96年接近28歲時才首度為德國國家隊上陣,結果以高齡上位的他,也在那年的歐國盃決賽對捷克時,以後備上陣梅開二度,成為歷來首位在國際足球大賽攻入「黃金入球」的球員,助德國以2:1勝出封王,史稱「黃金英雄」。

高球射擊利「老將」

體育運動總會與速度及力量有關,年老力衰的運動員,大概都只會在該項目遭淘汰,只有少數特例,好像上季協助達拉斯小馬贏NBA總冠軍嘅38歲控衞傑特。有趣的是,高爾夫球、射擊、桌球這些球類運動,年少氣盛反而成為致命傷,奪冠的都多數為年過30歲的「老年人」,贏得美國高爾夫球公開賽的北愛球手麥艾萊年僅22歲、桌球新星英格蘭鄧立普年僅21歲亦殺入世錦賽決賽,反而是該項目的「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