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咗培養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員,中大商學院得到國際金融界支持,成立咗一個模擬實驗室,學生可以在內使用實時資訊做紙上/虛擬交易,累積經驗。做交易員最緊要反應敏捷,腦筋轉數快,能在電光石火之間,下重大決定,基本技術要求就係數學好、掌握宏觀大事嘅趨勢(例如歐美債務危機)。入得中大讀計量財務嘅學生,相信都係理科尖子,考試成績好好之人,但如果先在實驗室交易「慘敗」,從錯誤中學習,累積經驗,畢業後加入金融界,競爭力當然大大增強,股票L對佢地寄予厚望。
做尖子,是否可以由金錢堆砌出嚟?唔一定。睇蘋果日報七月二十三日整版報導「準媽媽朱凱婷一千萬養大一個BB」,未免誇大得緊要,嚇怕啲年青已婚未生育女士。朱凱婷一九九九年畢業於中大市場學系,佢有冇計過,自己真係用咗父母一千萬?中文大學啲學生是否個個係千萬BB出身?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傳統上,中大學生絕大部份來自公屋,好少富家子弟,亦少國際學校學生,並不是金錢堆砌出來的。
朱凱婷之「千萬BB論」主要根據係哈囉學校發債券(debenture),每張面額三百萬,每家長買一張,先至可以為一位兒女申請入校。既然如此,養大BB就要一千萬喎。咁講法,即係當香港九年免費教育冇到。其實在三三四學制下攻讀十二年本地學校,學費好少,買齊十二年課本,亦不過四萬元左右,再加埋零用錢,到入大學為止,五十萬元夠喇啩?當然,如果計埋補習費、學習樂器費、芭蕾舞費諸如此類,個個家庭不同,好難一概而論。
不少家長盲目崇拜國際學校、直資名校,已達走火入魔階段,冇錯,呢類學校係做得好好,學生成績甚佳,但帶有階級性,中產家庭強求未必幸福,總要腳踏實地,諗清楚至好。左丁山曾有大把機會送子女入國際學校,最後決定放棄,讓佢地接受街坊學校免費教育,至今未曾後悔過,子女現在好有社會競爭力啫。新結婚家庭,唔好俾朱凱婷唱高調嚇到唔敢生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