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與老友索卡通電話,得知有資深《蘋果波經》讀者認為,藍鑽石是披着AC皮的紅魔迷。後來如實相告,藍鑽兄馬上秋官上身,眼望天花板慨嘆:「噢,係啊?……」半天也合不上嘴。
這的確是天大的寃枉。筆者第一天入《蘋果》體育版,藍鑽兄就自我介紹為AC迷,聊上幾回就知道是正貨,對意大利足球參得透、看得通。至於跟紅魔鬼的一段情,早在90年代已割斷。
寫波佬要放下粉絲的身份保持客觀,所以能讓讀者摸錯喜惡,實在是一大成功。寫新聞稿與寫專欄不同,要先撇下個人情感講事實,曼聯稱霸10多年,藍鑽兄難免寫不少褒揚他們的新聞稿。
在香港寫評論很難,幾句讚揚話就能當粉絲,批評幾句就是敵對球迷。本報主筆盧峯先生曾在副刊慨嘆,因一篇批評紅軍的文章,就被讀者剝奪粉絲的資格。愛之深恨之切,看來不合時宜了。
另一個讓人摸不着頭腦的是「抽水」二字,評論自然要直指焦點球隊或人物,怎麼能說是抽水,而且又有何着數可抽呢?說到底,球迷們還是經不起批評,認為負面評論即是惡意針對。
由於讀者的神經脆弱,我們寫稿佬總要小心翼翼。數據、球員和領隊言論、歷史資料越多越好,最好引述外國傳媒觀點撐撐場,這樣才能安心交稿,不用擔心見報後被網民鞭撻,甚至投訴。互聯網方便了寫稿佬,卻又是一大挑戰。找資料比以前方便了,但讀者同樣可以得到資訊;因此,要盡量比讀者看得更多、更廣,否則既滿足不了讀者的胃口,還要面對新聞網站的威脅。
正由於足球評論的難寫,《信報》索卡的文章才吸引那麼多粉絲。他是唯一不勾結外國傳媒的評論員,有波必看、看畢即抒發己見,一寫就是6年,一周5篇,一篇2千多字。
九把刀說過:「作家最需要的是觀點,不是靈感;靠靈感的寫作不會長久。」球季快開鑼了,又可以看到索卡的文章了……。
文:法比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