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動機標普華府暗角力爭籌碼

背後動機
標普華府暗角力爭籌碼

在三大評級機構標普、穆迪及惠譽當中,標普對美國政府處理債務問題的警告最為進取。政治評論家賴克(RichardReich)更認為,標普是這場削赤戰的最大推動者。有分析質疑,標普此舉其實是為了迫使政府妥協,不要再追究評級機構在08年金融海嘯前,亂向按揭抵押證券(MBS)發出「AAA」評級的責任。
在美國第一修正案保護,評級機構的評級被視為「意見表達」的一種,但奧巴馬去年簽署《多德弗蘭克金融改革法案》,令評級機構失去了此避風港。法案將評級機構的專家與核數師及證券分析員等同,要為發佈的評級負上「專家責任」,令評級機構大為緊張。

美證監斷評級機構米路

今年4月初,奧巴馬與國會正討論今年的財政預算,並宣佈計劃在未來12年削赤4萬億美元。相隔不到一周,標普即宣佈將美國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令市場出現恐慌,更在上月14日表示,在未來90天有50%機會將美國評級下調。事有湊巧,在標普威脅要降級後的數天,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似乎有所屈服,通過將評級機構剔除在「專家責任」之外。
不過美國證監會(SEC)在對付評級機構卻未有手軟,包括考慮以民事詐騙的罪名,起訴標普及穆迪。上周二SEC通過不再將評級機構的評級,作為部份規則條例的依據,這等同斷了評級機構的米路。
事實上,網上已發起群組,反對標普以信貸評級作為政治武器,以逃避在08年金融海嘯所扮演角色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