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每年約有2.6萬人中風,導致三千多人死亡,雖然醫學昌明能減低中風致命的機會,但中風患者的數目不斷增加,醫學界人士指中風患者有年輕化趨勢,以往十人只有一人是50歲以下,現時已有兩名是年輕病人。
手腳麻痹或已是先兆
腦神經專科醫生盧文偉表示,莫以為中風是老人病,「後生一定無事」,實際上患者年齡正趨向年輕化。他提醒市民應時刻留意身體狀況及定期做身體檢查,及早發現先兆,「未必一定好大件事先叫中風,一啲小現象,例如經常會好攰、手腳麻痹等都可能係輕微中風的反應,早啲開始處理,康復機會大好多」。
現年45歲的楊先生曾是長期煙民,高峯時期每天抽一包煙,第一次中風時只有34歲,他憶述當時突感頭部非常疼痛,求醫才知血管爆裂,「嗰陣唔識驚,好番之後繼續食煙,又無keep住食血壓藥」。結果,今年四月他再次中風,左邊身體不受控制,「今次知驚,即刻戒咗煙同定時食藥」。
從生活習慣預防中風
52歲的司徒先生患有高血壓,兩年前中風,初時覺得容易疲累,以為只是感冒,後來說話不清楚、表達及思考能力下降,更出現幻覺,經檢查才知右腦血塊已如鵪鶉蛋般大。
他指,香港人工作量大,壓力沉重,「唔留意好易出事,唔係個個咁好彩好得番」。盧建議從生活習慣預防中風,包括立即戒煙,少攝取膽固醇或反式脂肪,少飲酒及多做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