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期權日漸活躍 - 金曹

指數期權日漸活躍 - 金曹

今天寫少一點字,讓大家看一看圖,感受一下期權成交量增加的趨勢。
由今年初開始,大市成交金額平均維持在600多700億元,有逐漸減少的趨勢。指數期權的成交量,向上趨勢卻十分明顯。港股每天平均上落三幾百點的特性則無特別改變。期權成交量趨升這現象說明,越來越多投資者使用衍生工具來捕捉市場波幅,希望從中獲利。當然,期權的操作比較複雜,並不適合每一位投資者。筆者的觀點是,投資學一點期權知識及期權的定期公式,應可避免買錯買風險較大的金融產品。

因應市況做買家或沽家

在歐美成熟市場,專業投資者非常普遍地用期權認沽長倉(LongPut)保護手上股票組合的下行風險,或因應市況運用期權策略賺取期權金,進取投機者亦可運用期權作方向性、桿槓式買賣,看好LongCall博升、看淡LongPut博跌。期權吸引之處在於投資者可因應市況自行選擇做買家或沽家,先買後沽,或先沽後買皆可,交易規則非常公道。市場亦有多個莊家報價提供流通量,一般而言600點上落的貼價即月或下月期權,容易成交,大小投資者自行評估手上資金及市況開倉,較少發生看對方向但沒有成交的情況。
筆者早在十多年前已參加由澳洲交易所舉辦的投資者證書課程,學習使用期權保護股票組合的基本功能,及計算各種期權策略的風險與回報。港交所(388)信誓旦旦要成為國際投資中心,指數期權亦是港交所的產品,但對投資者教育似乎較為冷淡,可能認為辦學是其他教育機構的事。希望港交所成為賺大錢的上市公司,同時有更大的胸襟關懷社會,撥多一些資源,讓小投資者正確認識和使用期權及其他種種在交易所買賣的衍生工具。
金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