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所見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書展所見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因為書展,有機會遇到不少新知舊雨。
正如因為電影首映禮,才有機會碰見多年不見的,曾經算是認識,平日卻又沒有來往的文藝界獨當一面的藝術工作者、文化人。像一○年二月二十七日《歲月神偷》首映禮遇見楊凡,仍是那麼熱情,這位崑曲發燒友其後着人送來他的作品《淚王子》,男主角張孝全的眼神活像張國榮。
一一年七月二十日這一個黃昏,與平日的黃昏有點不同。酒會上亮相的有立法會議員、出版社老闆、編輯、文化人。有來自內地的也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出版社代表,他們都在品茶,吃精緻點心,交換卡片,興致挺好的。在貴賓房內,聚着一班當年一起辦文學雜誌的朋友,他們到來向年度作家西西道賀了。他們一直以來對文學創作,發光發熱,沒名沒利卻又是那麼執着,不庸俗,不妥協,教人感動。
香港書展去年的年度作家是劉以鬯,今年是西西,他們獲獎,實至名歸,主辦當局肯定本地作家對香港文學的貢獻,雖云遲來的肯定,俗語有云「遲到好過無到」,這樣的肯定仍是很有意思。
在酒會遇見杜杜,多年不見,他的率直性情依舊,仍愛來一句兩句自嘲,說:「你不用說,我是胖了。」又說仍愛「在書展掃貨」,不同版本的《紅樓夢》,不用考慮,都買下來,寄回美國,日後再拿出來欣賞。看來美國生活並沒有改變杜杜的愛收藏古籍書的習慣。
去年年度作家劉以鬯作品比較沉鬱,像《酒徒》,以意識流手法寫出文人面對生活壓力的苦悶、無奈。今年的西西,則說「讀書要快樂」,不是要苦口苦面。寫作也該如是,現代主義過於沉重,她稱自己作品屬「後現代主義」,以輕鬆筆調,寫出城市面貌來。像《我城》,印證了西西的講法,王安憶說西西「有一種奇異的能力,不讓自己陷入香港的現實,而是讓香港謙恭地停立在她的視野裏而任她看,想,然後寫。」說得真好。
從《縫熊志》到《猿猴志》,看到西西關注的課題,更為廣闊,從中國歷史熊人的後代:人物穿上服飾到猿猴穿上衣服,愛護環境,尊重猿猴生命,不再是空話一句了。
這個晚上,看着西西送出的書簽上的一句:「曹雪芹寫風箏紮作,是為了幫助窮疾的朋友教他們自食其力。」「自食其力」的生活,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