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一場輸面高的仗,是超高潮的事。能遇一些難打的逆境波,是家山有福,戰勝一些處下風的逆戰,更勝卻人間無數,比起贏一場勢均力敵的賽事,兩件事,兩回事。逆境波,創造成就感。蘇格蘭作家和革命家SamuelSmiles所言:"Thebattleoflifeis,inmostcases,foughtuphill;andtowinitwithoutastrugglewereperhapstowinitwithouthonour.Iftherewerenodifficultiestherewouldbenosuccess;iftherewerenothingtostrugglefor,therewouldbenothingtobeachieved",說透了。我,喜歡打逆境波,就是輸掉了,也享受了一場奮戰的壯麗,今時今日,又唔使死嘅。輸掉,來過,如何?
一場逆境波,叫我記住了這個對手的名字:CheilWorldwide。有幸在90年代搭乘香港廣告工業絢麗浮華的尾班車,一些廣告人的身份自豪在所難免,尤其在一間間名字用不同英文字母大楷砌成的跨國4As廣告公司任職過,你會以為廣告天下,就是DDB、O&M、DY&R、JWT等等這些少林武當。起碼我以為是,年少無知。CheilWorldwide是南韓最大的廣告公司,《AdvertisingAge》評它全球第16大。2003、04年我加盟FCB當創作總監不久,就要主理和Cheil的比稿(pitch),力爭Samsung一個手機的跨國廣告企劃。賽前分析:論往績,輸九成。據知是因為沒說出口的民族主義優勢,還有Cheil根本是SamsungGroup旗下的子公司,比稿,次次都是門面功夫。
當時我的上司RobSherlock完全沒給我壓力,告訴我之前輸過很多次了,抱着反正九死一生的放懷(緊張的是我嘛),Rob是我遇過其中一個最好的老闆,英國人,高大又有型。結果,我們贏了!欣喜若狂!我想那喜悅大概和成功生仔差一格。不是銀碼問題,我甚至記不起是價值幾多千萬的企劃了,祇記得單是那手機的廣告片就花了四、五百萬港幣,找了德國廣告導演在瑞士拍攝。(後來連歐洲市場也採用我們這廣告片)。拍攝前夕Rob和我二人在慕尼黑一間餐廳吃晚飯,他開了一瓶貴到我笑的紅酒。考驗後的成就感,就像《神之水滴》形容是喝2000年MichelColin-Deléger的ChevalierMontrachet的感覺。可惜當時沒有,雖然平啲。
那一役,一心想着要做得「好到有偏見你都不能不說我好!」,才夠贏未打先輸的仗;但勝了,見識領教過CheilWorldwide的創意,祇覺贏了,是僥倖,是贏在Rob。創意,是由他present的,因為是韓國客,Rob,鬼佬,男人,有着數,而且客戶很buy他,這很重要。那一役,記住了Cheil廣告公司的厲害。
最近,發現Cheil創作了一個廣告企劃,才是真正的好到不能輸。現世代由e-commerce走到m-business(mobilebusiness),Cheil的創意,充滿說服力地打勝了一場逆境好波,好到我想去那裏返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