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做得幾耐就幾耐」飛機欖之父守住70年之夢

專題報道:「做得幾耐就幾耐」
飛機欖之父守住70年之夢

「舊嘅唔去,新嘅唔嚟」,現代社會講求發展及潮流,一個八旬老人卻不甘現實,每日靜靜坐在鬧市一角,縱使體力已開始不繼,仍要堅守自己做了70年的老本行,努力守着這個上世紀的集體回憶,他就是人稱「飛機欖之父」──郭鑒基。
「我係飛機欖始創人!」86歲的基伯以微弱帶沙啞的聲線,逐字吐出來,與過往聲如洪鐘唱賣欖歌的日子,不能同日而語。基伯自去年做過胃部手術後,身體大不如前,不但幾乎失聲,雙眼又患白內障,記憶力衰退,依稀還記得自創的「掟欖」絕技,可惜如今高樓大廈林立,欖不用掟,但他每天依然在胸前掛住退色的欖形鐵箱,到九龍城及旺角街頭賣欖,惟陪伴他多年的秦琴,則提早「榮休」了!

年輕時的基伯,胸前掛住鐵箱,手拿秦琴,與飛機欖走遍全港。 受訪者提供

基伯和他的鐵箱見證着香港70年的變遷。 受訪者提供

愛掟石為樂 造就掟欖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基伯,14歲時最愛以掟石頭為樂,掟得又遠又準,恰巧當時又流行廣州小食「欖子」,基伯靈機一觸,與另外三名友人合夥買「欖」入貨,自行混入香料醃製後包裝,再以「掟上樓」的方式銷售。基伯獨創的掟欖方式新鮮獨特,又能「百發百中」將欖掟入目標單位,吸引不少人購買,「飛機欖」之名由此傳開。59年有以基伯賣欖的方式開拍電影《夫妻和順欖》,主角是新馬師曾。
當年社會沒有iPhone也無遊戲機,電視未普及,觀賞基伯掟欖是天大的娛樂,加上基伯邊彈秦琴邊唱賣欖歌,令整幢大廈變得熱鬧起來,住客紛紛衝出走廊,甚至有買家刻意走上較高的樓層「刁難」基伯,不過絕大多數的飛機欖均會在一片掌聲伴隨下「送達」目標露台。
時而世易,以往的大陽台變成一個個冷冰冰的鋁窗;不同款式的零食凉果充斥市場,飛機欖的生存空間越見收窄,基伯手震腳震也死守在街頭賣欖,為的不是餬口,他雖非富有,但兩名子女分別從事飲食業及金融業,生活無憂。「做得幾耐就幾耐,每日賺到嘅錢,夠飲茶」。

綠色欖形鐵箱早已成為基伯的金漆招牌。 受訪者提供

基嫂每天都會與基伯坐巴士到旺角賣欖,至八時才回家,每日如是。

當年手拿秦琴 邊唱邊賣

印象中基伯胸前掛住鐵箱,手拿秦琴,邊彈邊唱邊賣欖,中氣十足。惟記者日前陪了基伯一天,發現他只能碎步而行,胸前多掛了一張寫有自己姓名、電話和地址的小紙條及八達通,拿着茶杯的手不停在顫抖。每問到賣欖的往事,都會令他呆上好一陣子,彷彿有千言萬語不吐不快,最後都是吐出一句:「我……唔記得喇……我今年86歲喇!」
基伯每天早上品茗後都會回家準備材料,由於家住唐樓,要步行三層樓梯,體力不繼,幸相識數十年的雜貨店東主讓他把跟身的鐵箱放在店內,每日三時他才取回,再緩緩走到九龍城開檔,約五時就會合在雜貨店工作下班的老伴,坐巴士到旺角賣欖,至八時才回家,每日如是。
YouTube流傳多條基伯唱歌賣欖的短片,片段中基伯手持秦琴賣欖,陪伴多年的基嫂則靜靜坐在一旁,聽老伴唱着賣欖歌,「咁靚嘅飛機欖,的確係無得彈。生津止咳,下火又除痰」。基嫂憐惜地說:「佢做完手術,唱唔到歌,琴都爛埋喇,記憶力差咗好多,不過硬係記得要日日開檔」。
一日結束,基伯蹣跚與妻子離開,慢慢淹沒在人海之中。記者品嚐過基伯的飛機欖,甘甜而不苦,味道獨特,可惜卻不可能永久保存。
記者:梁御和、伍雅謙

YouTube流傳基伯年輕時賣欖的片段。 互聯網

賣欖歌

咁靚嘅飛機欖,的確係冇得彈。
生津止咳,下火又除痰。
若有傷風兼病患,
我負責寫包單,你食咗至好行,
想買企定嚟,我飛粒畀你
你唔好眨眼,
好靚嘅夫妻和順欖,
包你兩公婆食咗冇得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