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講到員工身價,見有唔少讀者回應,不妨再講多啲。本港上市企業中,最多打工仔的上市公司,是中石油(857),總共有55.3萬名,差不多是澳門總人口。其次是工商銀行(1398)的39.7萬名及中石化(386)的37.3萬名。滙控(005)則有29.5萬名排第五,僅次建設銀行(939)之後。
上述公司皆為內地巨無霸或跨國企業,人多自然無可厚非。作為上市公司,僱員數目究竟可以少到邊個程度?答案係零。
企業員工少有兩種原因,一係長期停牌,復牌無望,自然炒晒不用傷神。另一類是物業、股票投資公司,講得好聽即係資產管理、價值投資,說穿了,其實是炒股炒樓不務正業。
以投資公司名義上市的港股,數埋有三、四十隻,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多兵少。
金匡冇請人 員工成本94萬
統計8隻「投資」股,董事數目全部多過員工,當中最誇張要數金匡(286),最新年報披露,全間公司有五名董事(2名執董、3名獨立非執董),無一位員工,但員工成本卻要93.9萬元,金匡聲稱是附屬公司徵收的開支,但點解唔自己請人做呢?
金匡07年曾經成為散戶熱捧愛股,當年員工有7位,股價一度炒到3蚊樓上,08年減剩1位,股價已變番毫子股,09年炒埋最後一件,董事身兼多職,做決策、做秘書、會計、跑數、跑腿甚至清潔一腳踢。Onemanband的公司則有兩間,分別為滬光國際(770)及大唐投資(1160),至於09年曾獲陸東入股的華保亞洲(810),就有兩位員工。
究竟員工少,對公司賺錢能力以至股價有乜啟示,答案係無。去年股樓齊旺,但「投資股」半賺半蝕,與過大海賭大細無分別,且很大程度視乎董事而非員工投資眼光。股價今年則大上大落,滬光慷慨派特別息令股價抽升86%,但如華保及嘉進(310)等,跌幅動輒50%。
P.S.睇通告見到一單「無厘頭」公司回購行動,生命科技(8212)上周四以每股2.7仙,合共回購12股,使咗3毫3。要形容這單deal,我會出張高登神獸卡「多卵魚」。
股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