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商刻意囤積 加深房屋問題閒置土地可住800萬人

發展商刻意囤積 加深房屋問題
閒置土地可住800萬人

國土資源部最新統計指,內地閒置土地多達1.1萬公頃,足以解決800多萬人的住屋問題。統計又發現,逾半閒置土地,都是涉及如徵地矛盾等「政府原因」。

國土資源部的統計指出,截至去年底,內地共查出閒置房地產用地共2,648宗,面積達11,944公頃,相當於533個香港迪士尼樂園的面積。如果將這些土地,以兩倍地積比率計算,建造900平方呎的單位,就可以興建270多萬個單位,再按人均面積300多平方呎計算,將可解決800多萬人的住屋問題。
不少香港的發展商及在香港上市的內房股,都被指囤積土地。有學者則指,除當局查出這些閒置的土地外,發展商亦有「隱性閒置」土地,例如即時將土地圍起,稍事施工之後便讓土地長雜草、曬太陽,甚至是興建樓宇之後,一直不宣佈完工,而按內地法規,這些都不屬於閒置地。學者指通過以上手法閒置的土地面積,當局亦難以統計。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嚴金明認為,大量住宅用地閒置,不但顯示當局打擊囤地措施無效,更導致原本稀缺的住宅土地更為緊缺,是資源的極大浪費。他又認為,閒置土地令到社會無法得知住房的真實需求,導致虛假繁榮,投機難於遏制。
為何要閒置土地?有內地媒體分析,這是因為發展商期望土地升值,加上不少土地在政府興建周邊道路、廣場等配套設施後,地價便會升值,而閒着的土地也可拿去銀行作抵押融資,在地價不斷攀升的情況下,不少開發商甚至會「樂於」讓土地閒置。

用政府原因作擋箭牌

與此同時,拆遷難、居民反對等政府原因,亦被發展商利用作閒置土地的藉口。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鄒曉雲指出,六成閒置土地都被指是政府原因,導致閒置。因為這些原因不會被追究的關係,故鄒曉雲認為:「這相當於一個擋箭牌,不排除一些企業為了躲避處罰,也編造理由,擠進『政府原因』。」
要解決土地囤積問題,鄒曉雲認為當局要查清到底有多少隱形閒置土地,之後採取強硬措施,規定具條件的土地,須限時建成,不具開發條件的,便由政府收回。
北京《人民日報》

內地被開發商囤積的房地產用地竟有多達1.1萬公頃。

被指在內地囤地的港商

日期:26/06/2011
機構:華潤置地(1109)被指在北京國貿商業核心區購入一塊逾6,000平方米的土地,成交六年仍未開工。

日期:06/06/2011
機構:碧桂園(2007)年報顯示,已取得國土證的土地建築面積約4,830萬平方米,其中有項目完工日期竟為2024年。

日期:26/05/2011
機構:長實(0001)被指在上海普陀的地盤,發展緩慢,變相囤地。

日期:12/05/2011
機構:天安中國(0028)被指向上海拿地13年,至今仍未開發。

日期:28/01/2011
機構:恒地(0012)被指在廣州囤地10年,部份土地被撥作停車場。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