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人治港失敗?董建華只是香港商人其中之一,怎能因為他治港失敗,就隨便以一概全?當然我們香港負擔不起逐個商人去試,但「以一概全」這樣推理,有問題。可惜霍英東不在了,在亦會年邁,此事古難全,但他是「不會將一己凌駕於社會」的模範之一。他支持「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間接扶助了古兆申、陳春苗在港初萌推廣中港台崑劇),「香港專上學聯、實驗電影比賽」(承接「大學生活電影會」實驗電影展),「香港電影文化中心」(最近復活),還有體育、各種公益,而霍英東更不會「堅持」冠名,一如後來一再出事的「港大醫學院」。霍英東站出來亦鎮得住個台、壓得住個場。【因此我難免可能不應該都私心覺得讓霍震霆在「功能組別」代表體育,無傷大雅,但同時代表文化界,當然離譜!文化界應另有「功能組別」。順及:「功能組別」其實並非必然是「奸」的,問題只是「人」。吳靄儀代表法律、張文光代表教育,有甚麼問題?各界需要一個代表,原本合情理。若有人懶開會,不斷睡,這完全是另一個問題:犯規×次將他逐出立法會也就是了。全盤否定「功能組別」,且以泰國為鑑,普選真的沒有問題?屆時大部份議員都是陳巧文、長毛,很有趣?】
(2)同理,曾蔭權亦只是公僕之一。曾治港失敗,籠統以一概全,有問題。─王光亞說港公務員習慣接受命令,不懂當家作主,此說未必全無道理。但港公務員(特別救急扶危團隊)可能「沒有政府」都可以自己運作順利,好過大陸普遍還未上軌道。正如「德育」,香港固然需要,但大陸更更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