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下沉 鐵騎破柱

減下沉 鐵騎破柱

「Cyu」音處或柱,一般而言大家覺得處子之身矜貴啲,但在鐵騎而言,有人認為無柱好過有柱。Tesi3D出自意大利小品牌bimota,憑獨特的外形及頭擔設計而成的「消失了的管式前叉」,減少下沉力,煞車更安全。

記者:蕭漢祥
攝影:陳陶鈞
Model:Ethan@StarzPeople

最愛固執

喜歡bimota的朋友,就好似喜愛法國布根地紅酒一樣,欣賞其歷史背景。而電單車收藏家PhilipHeung更喜愛bimota的固執:「它並無因市場因素而生產大眾化口味的車種,反而依然故我,堅持每輛車由一至兩名師傅裝嵌。」08年,Philip從一個美國網站找到Tesi3D,這部新車車價比原價平三分一,計埋運費都有着數,所以即落Order,最後花近兩年時間才能運抵香港。

■Tesi3D鬼面罩比上一代更富美感。

Tesi3D全港得兩部

有人話Tesi3D比前代的1D馬力細,吸引力下降,但Philip覺得它的吸引之處不在引擎力量,而是車身設計的魅力,他說:「我不是開快車的人,但憑着它的獨特設計,在街上贏盡收視是另一種滿足。」Tesi3D頭擔放棄舊式的管式前叉設計,改用單筒式拉桿搖臂,令地面引致的震動由車身平均承擔。轉向方面,全靠車身左面一支碳纖棒改變頭輪方向。再者,正所謂物以罕為貴,Philip估計到現時全港只有兩部,難怪他每次出街都充滿虛榮感。

■車主將機油油蓋安裝於方向盤支架上。

■藍色錶板雖不是大設計,但望落無咁悶。

■避震筒由傳統的前叉位改為置於車底。

■1,079cc輸出95匹馬力,其實在香港已經好夠用。

有柱好?無柱好?

優點:
一般電單車煞車時因能量轉移至前軸令車頭出現下沉力,而Tesi3D的單筒式拉桿搖臂及編織式高拉力鋼管車架,使煞車前移的力量平均分擔,明顯減少煞車下沉情況。而轉向系統並非直接連接避震系統,因此減少因路面不平而影響轉向。

缺點:
凡事有利亦有弊,同樣因轉向系統並非直接連接轉向軸,而是利用車身左邊一條碳纖棒推動前輪方向,無疑令轉向角度縮窄。不過,由於電單車轉向原理並非完全倚靠前輪角度,而是入彎時傾側角度,所以轉向不足幾乎只影響推車而已,行車分別不大。

bimotaTesi3D

引擎:1,079cc
馬力:95hp/7,750rpm
扭力:10.5kg-m/4,750rpm
傳動:六速乾式多片鏈條傳動

DB1首創 全覆蓋車身設計

由於bimota的生產模式,主要以Ducati及Suzuki等引擎配合自家設計的車架而成,所以廠方投入更多心機設計車身。被譽為「救番bimota一命」的DB1,當年憑創新的「全車包到冚」設計,令銷量直線上升,而DB1的D字,是代表使用Ducati的引擎。Philip於07年從德國一個賣車網站尋得至寶,以當時約六萬港元購得,從此與bimota結緣。

■全覆蓋車身的設計,深受車迷喜愛,當年銷量大增。

■錶板採用三圓設計,望落清晰易明。

bimotaDB1

引擎:748cc
馬力:62.5hp/7,500rpm
扭力:61Nm/6,500rpm
傳動:五速鏈條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