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鑽挖米埔地陷危機恐令沼澤乾涸 影響珍禽棲息

高鐵鑽挖米埔地陷危機
恐令沼澤乾涸 影響珍禽棲息

【本報訊】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即將展開多項隧道工程,米埔濕地陷入沉降危機。多名工程師預計米埔地下水將因高鐵工程流失,甚至導致地陷,補救方法成本高昂。地質與米埔相似的福田已因高鐵工程四度下陷,環保團體要求港鐵公開交代米埔工程會否步其後塵。 記者:白琳

高鐵隧道工程將於今年秋冬季展開,米埔段隧道貫穿米埔自然保護區周邊濕地。高鐵環評報告一方面形容工程對米埔影響「微不足道」,一方面卻承認鑽挖深層隧道可導致鄰近魚塘水位下降0.1至0.5米;在最壞情況下,地下水問題甚至影響魚塘運作,工程維持約半年。
曾參與填海工程的土木及結構工程師何國強解釋,米埔隧道貫穿地下沉積層,此層充滿水份,鑽挖時容易滲水,或因土層水份流失導致輕微地陷。港鐵於鑽探位置增設壁膜隔開地下水,盡量減少滲漏,是有效的補救方法。壁膜越長,效果越好,但成本越高,動輒增加數千萬元,「工程總要取捨,計吓地面賠償同地下成本差幾遠,港鐵未必會用咁多錢去阻止魚塘水位下降;如果冇建築物,就算地面下陷,填返個窿只需要幾萬蚊。」
公民黨副主席、土木及結構工程師黎廣德指,米埔沉積層鑽挖難度甚高,魚塘隨時「乾塘」,「好似淤泥咁,呢種地質好難搞,泥好鬆,一鑽周圍啲水會塌落嚟,惟有一路鑽一路搏命抽水,地下水一定會低。」

福田建高鐵四度沉降

港鐵03年於塱原濕地興建落馬洲支線隧道,當時以凍土法令地下水結冰,避免鑽探流失。黎認為凍土法是唯一完全防止米埔地下水滲漏的方法,但成本高昂,塱原工程因此多花20億元。他擔心單以港鐵密閉式隧道鑽挖機無法阻止地下水滲透。
黎廣德又指,米埔與福田同屬后海灣一帶,整區地質以沉積層為主。福田高鐵線自08年動工以來,地面發生四次沉降,有住宅區工地出現一米多深坑。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境保護經理梁士倫說,該會於高鐵工程諮詢階段已就地下水問題向港鐵表達憂慮,對方以塱原作為例子,力證米埔不會受影響。梁要求港鐵交代米埔隧道鑽挖方法是否與福田線相同。現時米埔魚塘及沼澤水源主要來自地下水及雨水,梁擔心旱季動工令沼澤乾涸,影響蘆葦草生長及雀鳥棲息。
港鐵發言人表示,暫無計劃於米埔高鐵隧道使用「凍土法」,但強調密閉式隧道鑽挖機可「有效控制」地下水流失。發言人指工程相關圖則及評估結果已獲政府審批,港鐵施工前將設監測點,若果在隧道鑽挖過程出現「異常情況」,將安排緩解措施。

高鐵隧道米埔段地質解構

沉積層充滿水份,高鐵隧道鑽挖此層必定滲水,解決方法是一邊鑽挖,一邊把水抽走,但會間接導致米埔魚塘及濕地水份減少。抽水也會令沉積層體積萎縮,導致地陷。

資料來源:港鐵文件、土木及結構工程師黎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