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款8600萬購6種藥物關愛基金資助癌症病人

撥款8600萬購6種藥物
關愛基金資助癌症病人

【本報訊】關愛基金撥款8,600萬元,資助癌症病人購買6種自費藥物,治療涵蓋血癌、肺癌和大腸癌等7種癌病,下月一日起接受申請,預計首年度約有1,000名病人受惠,每人可獲6至20萬元資助,金額視乎病人臨床狀況和經濟審核而定。病人組織促請當局降低資產審查門檻,挽救更多瀕危病人。

下月起接受申請

關愛基金資助的6種自費癌藥仍未受撒瑪利亞基金的安全網保障,其中4款為標靶藥,另外兩款則屬化療藥。醫院管理局腫瘤科顧問醫生鄭志堅說,6種自費癌藥的治療成效高於傳統癌藥,副作用也較少,惟藥費昂貴,年需約6至20萬元。他指新計劃下約有1,000人獲資助,當中以肺癌病人佔較多。
首階段醫療援助計劃下月一日起接受公立醫院病人申請。病人若獲醫生建議使用計劃資助的自費藥物,且符合指定的臨床準則,醫務社工會安排資產審查。準則按照撒瑪利亞基金的做法,即病人的家庭收入低於住戶入息中位數,或藥費需佔去家庭可動用資產三成或以上,方可申請。

胡定旭表示,資助病人數目不設上限。 謝榮耀攝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強調,大部份合資格的申領病人,可獲全數資助,金額視乎療程和資產多寡而定。他以公平原則及技術困難為由,指明年首季推出第二階段援助計劃,才會放寬資產審查機制。據了解,關愛基金屆時將撥款800萬元,補貼未納入撒瑪利亞基金安全網的病人。關愛基金醫療小組委員會主席胡定旭承認,自費藥物對中產病人的負擔也沉重,但同樣跌出安全網外,第二階段計劃會向中產落墨。
年約60歲的黃女士患了腸胃癌,後轉移至肝臟,一直獲撒瑪利亞基金資助,服用標靶藥治療,惟成效越不彰顯,現已停服。她現正等候新藥,也盼獲資助,「希望排到畀我食」。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新計劃有助病人解燃眉之急,但長遠應檢討撒瑪利亞基金的設限,取消以家庭單位作審批,「好多病人因為咁而得唔到協助」;同時應降低可動用資產的比例至一成,減輕長期病患者的藥費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