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難地方債賣股還瑞銀預測 11省最有機會售股集資

融資難地方債賣股還
瑞銀預測 11省最有機會售股集資

【本報訊】市場資金偏緊,連帶地方政府資金亦緊張。瑞銀發表報告預期,部份地方政府有機會透過出售所持非控股的上市公司權益,作為新的融資途徑,以應對龐大的財政支出。瑞銀的預算若成真,將對中港股市帶來心理壓力。 記者:周燕芬

瑞銀假設地方政府「水緊」為大前提下,大包圍式點算由地方政府持有非控制性股權的企業名單。據統計約177間中港上市企業當中約8家企業於香港上市,這些企業包括江西省的江西銅(358)、安徽省的安徽海螺(914)、馬鋼(323)、安徽皖通高速(995)、天津市的天津港(3382)、重慶市的重慶鋼鐵(1053)、山東省的浪潮(596)和新華製藥(719)。

料售非控股上市公司

瑞銀報告分析,由於地方融資平台借貸規模已相當大;城市建設債券又差不多到期還款;但在樓市調控下,地方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的土地交易收費,於今年下半年難望達標,均對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帶來障礙。然而地方政府對基建及大型保障房建設卻大大需要錢,因此,瑞銀預期地方政府有機會出售非控股的上市公司權益,開拓新的融資渠道。
而按照地方政府的負債狀況、土地交易收費佔財政收入比重,以及投資增長情況,瑞銀預期下列11個地方政府最有機會賣股集資:安徽、重慶、山東、天津、湖南、河南、江西、山西、雲南、四川、遼寧。至於江蘇和浙江這些沿海較富裕省份,雖然對資金需求亦大,但可以透過其他方式融資。

江蘇山東固定投資大

據統計資料顯示,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安徽、重慶所發行的城市建設債券規模最龐大,而在財政收入中,依賴土地交易費用佔最大比重的地方政府,分別是浙江(佔88%)、四川(76%)、安徽(75%)、天津(70%)和江蘇(69%)。
至於地方政府應對基建和保障房建設所需的財政支出方面,可以從今年首季當地政府的固定投資狀況反映出來。首季固定投資最龐大的地方政府,分別是江蘇省(約5500億元)、山東省(3500億元)、四川省(2700億元)、廣東省(2400億元)和浙江省(2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