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的一些網友,說當今的火車旅行,一點情趣也沒有。
從前停站時的小吃一樣樣消失,金華火腿、湖州糉子,各地的茶葉蛋,全不見了!剩下的只是康師傅方便麪和農夫礦泉水,一路上的風景也只有高樓大厦。
我亦有同感,從前到廣州,喜歡乘直通車,兩小時抵達。上車後鑽進餐卡,叫一尾蒸魚,來個芙蓉蝦仁,再送數樽啤酒,抽幾枝煙,一下子抵達。
當今有餐卡的火車逐漸減少,時間不巧時遇到香港的班次,就是屈臣氏蒸餾水代替農夫礦泉水了,連即食麪也不供應,只剩嚥不下去的三文治,煙更不必說抽了。風景還是依然可以看到一小部份,沿途到了東莞一帶,倘見滿山遍野的荔枝樹,當今還可以看到無數的紅點。
已經多數用汽車了,比火車多出一個鐘,但計算出發、等待、到站也差不多。坐汽車的好處是去時能在大埔熟食檔停一停,吃碟雲吞麪和一碗魚蛋粉。歸途經道滘,吃完糉子買些手信,再經深圳,購入最新的影碟,當然只作參考用途。
講回火車旅行,最記得小時常聽家父講的往事:年輕小伙子從上海到杭州,靠窗座位有個木架,架上一個小洞,剛好放進個玻璃杯,車掌來到,裝入龍井,再沖熱水。
碧綠的茶葉跟着火車的晃動,一上一下,好像在打筋斗,從不外漏。望着它,家父深感火車旅行的情趣。
這故事聽完再聽,恨不得親自馬上趕到一試,但當今的滬杭線上,也無此情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