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列車「啤令」移位致搖晃工程師估漏潤滑油 加速損耗

東涌列車「啤令」移位致搖晃
工程師估漏潤滑油 加速損耗

【本報訊】港鐵東涌線一輛列車前日(24日)在行駛途中搖晃及冒煙,導致兩名乘客疏散時受傷。港鐵經初步調查發現,肇事列車其中一卡的「啤令」移位,令車廂失衡,部份路軌的鋼夾亦損毀,已要求供應商跟進及加密檢查列車。有工程師估計,可能車軸漏掉潤滑油,未及時察覺,加速損耗所致。

未知移位原因

俗稱「啤令」的車輪軸承連接每對車輪,確保輪軸和車輪暢順轉動,以及承托車廂重量;每列東涌列車有8個車卡合共32對「啤令」。港鐵車務主管張少華昨召開記者會交代事故,指涉事列車的第7車卡的後輪「啤令」移位,車廂重量側重後方,相反前方車輪負重較輕,故經過東涌站前一個彎位時,前方車輪出現跳動,導致車廂搖晃。
張少華表示,涉事列車事故後已停止運作,前晚所有東涌線列車也要減慢車速,導致部份車程增加6至7分鐘。他指東涌線的車軸組件於08年更換,每6年會大修一次,是首次出現移位問題;同款設計的車軸也用於機場快線列車,暫時未知移位原因,已要求供應商跟進。至於受損的路軌鋼夾,暫加裝固定桿取代,直至維修完成為止。

俗稱「啤令」的軸承主要確保輪軸和車輪轉動順暢,若移位會失去承托車廂作用,導致列車搖晃。

加密至每天檢查

連同今次列車的「啤令」移位意外,今次是東涌線10日內發生第3次列車故障。張少華表示,不同事故涉及不同列車的部件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他指現時各組「啤令」均貼上「監察溫度貼」,確保車軸運作時不會過熱,檢查由以往每10日一次,加密至每天檢查。
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梁廣灝指出,一般「啤令」有5至10年壽命,估計今次事故因「啤令」損毀以致移位,損毀原因可能與漏掉潤滑油而未有察覺,加速其損耗。他指東涌線車程較長,且露天地方佔多,損耗的機件與其他路線的列車不同。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偉業認為,港鐵東涌線投入服務已久,近日屢次發生列車故障,且涉及不同組件問題,「係咪車速較快,機件易損耗,定係維修保養有問題,(港鐵)要交代清楚」。

涉事東涌列車第七車卡左輪的軸承(紅色)移位,令前面的車輪(藍色)負重較輕,故行駛時出現搖晃。 港鐵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