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束的書展中,會見到不少「龍友」蹤影,追住o靚模影其大特寫。不過,對於真正的攝影愛好者,相機可能比所拍的影像更吸引。要攝影發燒友揀一部「DreamCamera」,相信問十個,十個都會答徠卡(Leica)。這品牌魅力何在?香港LeicaStore董事梁冠成說,「Leica相機製作嚴謹,包括機械部份、螺絲等都有規格,鏡頭質素高,曬出嚟嘅相好清晰、細緻、對比度強。」
除影像質素,Leica機身亦非常耐用,70年代末,美國航空攝影師在2.4萬英呎高空拍攝,途中飛機相撞墜毀,機上人員順利逃生,但攝影師的LeicaFlexSL2MOT相機卻遺失。一年後,在失事地點下的沙漠發現該相機,經過高空墮落加上沙漠溫差極大,相機內的菲林有一半仍可冲曬出照片,可見Leica的硬淨程度。
非球面玻璃免影像變形
時至今日,攝影發燒友夢寐以求的,是Leica的M9。此機採用連動式對焦模式,不設反光板,可減低震動,而且觀景器可在拍攝時觀察現場環境變化,其他單鏡反光機在拍攝時,則會瞬間被反光板遮蔽。鏡頭Noctilux-M50mmf/0.95ASPH.為非球面玻璃,可避免影像變形。相機及鏡頭分別售6.15萬元及8.95萬元。
融入汽車設計 售24萬
要更矜貴,當數全球限量500套的M9Titanium。這部機由福士汽車設計師Walterde'Silva參照M9相機設計,但用上更矜貴的物料,及使外形更流線。
機身由鈦金屬鑄造,經瑞士專門塗料處理,Summilux-M35mmf/1.4ASPH.鏡頭,背面屏幕是具備抗磨性的藍寶石玻璃,相機皮面、手帶及相機套則用上Audi汽車座椅的真皮。配上手帶、相機套、相機蓋,售24.8萬元。
記者:黃碧珊 攝影:程志遠
奠定現代相機基礎
90年代初,相機外形非常笨重,為方便攜帶,顯微鏡及望遠鏡工程師OskarBarnack,1914年發明35厘米相機。1925年Oskar的相機以Leica品牌面世,為現代相機奠定基礎,現時大部份相機仍沿用該規格。由於相機沒有反光板及棱鏡,為現時專業全畫幅相機中最細。
一部1923年製造,用作測試性能的LeicaO(圖),至今仍運作正常,今年6月初,更以破紀錄115萬英鎊(約1461萬元)成交,為全世界最昂貴相機。
英女皇都用Leica
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亦是Leica相機的粉絲之一,1986年為慶祝英女皇60壽辰的紀念郵票(圖)上,有一幅是她持着LeicaM3相機的照片。
「玩具大王」蔡志明兒子蔡加讚,擁有7部Leica相機,他說:「Leica鏡頭出名質素靚,5、6年前試用,買咗M8相機同鏡頭,之後再跟番佢嘅菲林機。用Leica影出嚟感覺好特別,其他機影唔到,bokeh(散景)好靚、有層次感,外形又夠型。」雖然較多使用黑色M9,但他希望擁有已停產的舊型號M3,「菲林年代嘅相機保值,但未搵啱,見到嘅condition已經好殘。」
玄學家楊天命亦是Leica捧場客,他說:「10年前開始儲Leica,第一部係細部Leica儍瓜機,家有4、5部。因為係人都知Leica係最高質素嘅135機,影像質素有保證,還原度高。一分錢一分貨。」他認為Leica相機外形較細,喜愛用作snapshot。Leica最出色之處,是拍攝陰暗位分析力高,冲曬出來的照片色彩豐富,並能重拾手動菲林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