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武俠》知識分子總要犧牲

蘋影話:《武俠》知識分子總要犧牲

金城武在《武俠》內的造型架上一副眼鏡,前段從各種蛛絲馬迹調查真相,很明顯是代表了知識分子。他要講法律,所以一定要把甄子丹捉拿受審。最後當真正的惡魔出現時,知識分子站在兩個對立的境況,被迫作出抉擇時,必然是站在所謂正義的立場:甄子丹,來對付演出得相當有氣勢的王羽。甄子丹曾經殺人無數,片中也沒有看到他任何善行,他的正義就只是建基在「回歸鄉村,退隱江湖」一個城市充滿罪惡,鄉村純樸的夢想意識裏。
甄子丹作為一個外來人,由罪惡滿身的城市進入鄉村,經過了十年生活,竟然真的可以把罪孽洗清。陳可辛盡量將這個外來人給農村帶來的不幸減到最低,因而沒有發展另一條常有的副線:村人對帶來危機的外來者堅決排拒。因為在電影內,所有恩怨情仇都化作個人的承擔,農村只是個美夢的佈景、裝置。王羽一伙壞人殺來時,只對付一個甄子丹。那場他裝死後一群兄弟的反應頗像喜劇,但它其實不只反映了這群人的手足之情,還有對退隱的羨慕。王羽和甄子丹的一場對決,精采刺激,值回票價。
撰文:張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