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黑月嫂搶食 港陪月倡發牌

防黑月嫂搶食 港陪月倡發牌

【記者鄧秋英、伍雅謙報道】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帶挈陪月需求興旺,明年是「龍年效應」生育旺季,生意更將豬籠入水。內地仍有「月嫂」(陪月員)無懼本港上月有黑工陪月被定罪入獄,躊躇滿志來港分一杯羮,更以每次兩千元人民幣誘人為她們介紹工作。面對內地黑工陪月來港搶生意,有本港陪月培訓機構及陪月員均建議政府成立發牌制度提升專業資格。有立法會議員指出,若黑工陪月氾濫,影響本地勞動市場,建議政府加強巡查。

陪月服務有增無減

自首名雙程證女子當黑工陪月被法院判監兩個月後,記者曾致電多間深圳中介公司,訛稱為待產的胞姊找陪月,惟負責人均表明不接香港客人,態度謹慎。記者其後透過佛山一間中介公司,獲安排兩名月嫂在廣州一食肆「面試」。
剛見面,操廣東話的月嫂「苗姨」向記者展示育嬰員證件(俗稱月嫂證),「呢個證係勞動局發嘅,寫明考試分數同等級,我就及格,阿芳(另一位月嫂)係優秀。不過都有啲月嫂唔識字,考好多次先至及格」。芳姨在旁不住點頭補充說,她與苗姨均在07年入行,經驗豐富,對記者就嬰兒護理及產婦照顧的提問,答得倒是頭頭是道,然而,她們提及可帶中藥來港為產婦洗澡,並替嬰兒按摩,則相信本港孕婦未必可接受。
兩位月嫂從未踏足香港,惟芳姨曾有一次到澳門親友家做「黑工陪月」的經驗,她們坦言最怕來港不熟路,所以收記者「正常價」6,000元人民幣做一個月陪月,苗姨滿有信心地說:「試過第一次,梗有第二次,之後要收8,000蚊(人民幣),龍年就要過萬」。她們不斷催促記者先付2,000元人民幣定金,記者推說要等胞姊決定,她們為爭取首次來港「工作」的機會,更坐定定拿着月嫂證讓記者拍照,好讓盡快成行,踏上她們來港的發達之路。
內地孕婦湧港產子,帶動陪月服務需求有增無減。00年首創陪月課程的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處,去年把屬下以培訓及介紹陪月員服務的母嬰康逸社脫離社企,自立門戶成立有限公司,該會統籌主任鄧彩虹認為政府如成立陪月員發牌制度,令行業更有發展空間。她說,近兩、三年接獲內地孕婦指定本港陪月員的預約明顯增加,「以每月接50宗預約陪月員,大約有5-8%係內地孕婦」。

培訓課程尚未統一

目前本港培訓陪月員的課程主要由僱員再培訓局、社福機構及私人開辦為主,課程內容及考試範圍均無統一標準,陪月員的質素參差,業界建議政府仿效保安員發牌制度,提升行業專業資格。
立法會勞工界議員葉偉明表示,內地黑工陪月質素難以保證,僱主也須冒聘用黑工的違法風險。他建議政府應加強巡查及鼓勵市民舉報,否則越來越多黑工流入本港,恐影響本地陪月員的勞動市場。
入境處提醒市民,僱主聘用黑工最高可被判監3年及罰款35萬元,中介公司職員如被發現協助或教唆他人違反居留條件,最高可判監兩個月及罰款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