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透視:歐美債務風暴兩面體 - 李大同

環球透視:歐美債務風暴兩面體 - 李大同

近日環球市場的主題,均離不開債務問題。全球兩大經濟體美國及歐洲,正不斷用各種方法解決其債務。歐債危機隨着歐盟上周決定放寬歐盟金融穩定基金(EFSF)的用途,而暫時喘定。各界焦點隨即轉向美國國會能否在提高發債上限及削赤問題達成共識。不過,歐美所面對的問題卻不盡相同。
美國總統奧巴馬與共和黨國會議員,就發債上限問題談判破裂。美國要提高發債上限,與其說是經濟危機,倒不如說成是政治問題。兩黨議員在提高發債以免違約及削減財赤之間周旋。然而,發債上限是人為訂下,用以阻止國家財政赤字無上限地提升。
兩黨都以發債上限作為武器,迫使對方在削赤及稅務問題上妥協。所以,美債是政治性的問題,而非流動性及償債能力出現危機。因此大家都抱着「剝花生等睇戲」的心情去對待談判進展,即使談判觸礁,拖累美股以至環球股市暴跌,甚至是出現短暫違約而被評級機構降級,投資者也會認為這是暫時性,亦不懷疑美國政府的償債能力,要不然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也不能仍維持在3厘以下。
反觀歐洲債務危機,除是出現政治問題外,歐元區成員國也出現償債能力的危機。歐美兩大經濟體在面對債務危機的最大分別,就是美國擁有貨幣管轄權(currencysovereignty),而歐豬國家則沒有。
在估計債券價值中,有很多風險要計算在內,包括貨幣風險、利率風險、通脹風險及信貸風險等。

掌貨幣發行權國債難違約

在多項風險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信貸風險,亦即違約風險,這是債券回報率不同的決定性因素。然而,一個有貨幣發行權的國家是不會有違約風險,這也是為甚麼美國國債孳息會被用作「無風險回報率」(Riskfreerate),以及被認定是避險資產。
歐元雖然是歐豬國家如希臘及西班牙的流通貨幣,但這些國家都不擁有歐元管轄權,即希臘只擁有歐元的使用權而非發行權。當遇上債務危機時,希臘既不能發鈔買債,亦不能透過通脹及貨幣貶值以減輕國家的債務負擔。
說到底,歐元區的成立有着明顯的缺陷,就是沒有屬於歐元區的財政部門,這是當年成立歐元區時,成員國不肯放棄部份主權國權力的產物。現在區內國家領袖開始發現,由歐洲央行推行的貨幣政策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雖然長路漫漫,但亦已朝着中央財政預算及稅務政策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