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通脹「港人生活差過4年前」

受累通脹
「港人生活差過4年前」

美國前總統列根競選時,曾一擊即中選民心坎,問「你是否比4年前活得更好?」
記者對上一次訪問滙豐銀行前主席艾爾敦,剛好是4年前本港回歸十周年前夕,他當時曾說,「香港狀況絕佳(absolutelyfine)」;對於同一提問,今次他聰明地回應說:「差不多一樣咁好(nearlyfine)」,但經過環球金融海嘯及面對刻下通脹升溫,前大班亦不得不承認,廣大市民生活的確不及4年前好。
這位在銀行界享有崇高地位的自由市場擁護者,又以亞洲雙城─香港與新加坡互作比較,認為獅城無論在創造就業機會、推動商務發展及締造有利營商環境上,均較香港「做得多」、做得積極。

獅城印象上領先香港

對於獅城步伐會否很快跑贏香港?艾爾敦接受訪問時說,「即使現實上尚未趕過,印象上已經領先(itwillexceedinperceptionifnotinreality)」。
他又認為,香港在很多領域上,如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上,仍有具得天獨厚的優勢,惟近年新加坡在引入稅務優惠、創造就業及開拓商貿活動上,均展現出「強大動力」,以「凡事做到最好」的精神,奮力向前,即使最終成果未必如香港所獲取般理想,惟獅城政府在解決困難及迎接挑戰上,充份流露出自信及決心。
香港成功之道,艾爾敦相信是要繼續維持「小政府」的自由市場原則,當局角色應集中營造及推廣富吸引力的經營環境,並在基層民生事務上,維護社會責任;本港應重新「聚焦」一貫賴以成功並拉動經濟增長的商界原動力,而不是倚靠中央「送禮」幫忙,若政府只着眼於政治爭辯或輿論批評,便可能會迷失方向及前進的決心。

籲多注入創新精神

在解決就業機會,特別是年輕一輩失業或低收入問題,他認為,本港要多注入創新精神,舉例說,獅城近年不斷推出有利金融服務發展的低稅優惠,香港不能坐以待斃,單指本地稅率已低無可低,再無持續發展空間,「若別人可以找到新機遇」,何以本港要劃地設限,自縛手腳。
他近日亦在自己的網誌撰文,談及亞洲雙城,同樣指新加坡不斷向前,本港則有停滯不前之嫌,在爭取人民幣離岸清算中心上,雖然獅城未必能取得內地祝福,但仍無損新加坡銳意分一杯羮的決心,他對背靠中國市場大好形勢的香港,大有「恨鐵不成鋼」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