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道】據悉,擬在港集資逾400億元的光大銀行,因估值問題與保薦人糾纏一個月,至今仍未達成共識,光銀管理層希望以較高市賬率(P/B)招股,奈何可以同比的民行(1988)與信行(998)預測市賬率約為1.2倍,光銀若要於短期內上市,以此為標準減價比較實際。
記者:高淑嫻
光銀早於6月下旬進行上市前推介,惟港股市況走勢波動,加上新加坡政府投資機構淡馬錫較早前大手減持建行(939)與中行(3988),套現282億元,另農行(1288)禁售股解禁及招行(3968)供股集資350億元(人民幣.下同),負面消息連環出籠打殘內銀股。
或市賬率僅1.2倍招股
據了解,光銀管理層不肯向市況妥協,希望以市賬率1.3至1.5倍招股,機構投資者卻要求1.2倍或以下,即是以民行、信行甚至中行的市賬率為標準。光銀管理層上周與保薦人開會討論後,始終不願減價,因此仍然未就上市時間表或細節達成共識,商討將於本周繼續。
較早前有消息稱,光銀計劃引入包括保誠(2378)及新加坡大華銀行等12名基礎投資者,不過消息指出,這批機構投資者對於市賬率有一定要求,並非高價都肯接貨。為了令光銀可順利上市,保薦人正努力物色及游說基礎投資者,希望他們的投資額佔集資額至少40%。
光銀向聯交所提交的財務報表是截至今年3月底止,換言之,光銀需於今年9月前上市,否則須提交新一份財務報表,拖慢上市時間。光銀A股本月初公佈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預報,純利92億元,增長35%,每股盈利0.23元。
市場短線不看好內銀股
的確,市場不看好內銀股短期走勢。高盛上周發表報告,指上半年非銀行融資及企業槓桿急增,將會延長通脹周期及增加周期性壞賬風險;中央持續調控樓市將影響貸款質素;銀監會進行的壓力測試又對銀行資本充足比率帶來不明朗因素。
高盛估計,在通脹見頂及銀監講清楚銀行資本充足比率的規定前,投資者對於內銀股要保持耐性。該行調低內銀股目標價,將交行(3328)評級降至沽售,把信行剔出確信買入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