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滙債:歐美債務未了 澳加元長線俏 - 王良享

暢談滙債:歐美債務未了 澳加元長線俏 - 王良享

歐債危機於歐盟同意提高希臘援助後紓緩。當然,仍有意見認為,各國並無提高歐洲紓困機制的總額,及希臘國債因私人部門參與而減值,均對歐債構成負面影響;但市場已對希臘債「選擇性違約」有所準備,違約影響因而減低。
意大利10年期國債息上周從13年半高位的6厘下跌至5.4厘。意大利不被捲入國債價格「螺旋式」下跌的漩渦中,對歐元區整體健全性至為重要,回顧過去10年,意大利的國債息平均為4.38厘,歐元成立前曾高見13.8厘,因此國債息徘徊於5厘,並不會令政府立刻進入財困,歐元料在1.40見底。
美國國會未能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共識,引致環球股市下跌,金價創歷史新高。筆者於2003年上一次美國經濟衰退後已提出,美國雙赤不斷惡化,美國借債度日的態度不改變,最終會令美元幣值大跌,當時歐元兌美元只在1算水平。
投資者明知歐洲增長低,政府財政混亂,且抗拒外來投資,但苦於並無第三個流通量高、國家經濟增長高、財政特別穩健的貨幣,因此歐元於過去8年間兌美元仍上升40%。

財政狀況最健康

在歐美國債仍會困擾長期投資者的前提下,國債水平低的國家,如澳洲(國債佔GDP22%)及加拿大(國債佔GDP48%),其貨幣已成「新興外儲貨幣」,長遠有升值壓力。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季度央行外儲報告,環球央行投放在美元、歐元、日圓、瑞郎及英鎊以外的「其他貨幣」(包括澳、加元)的比重,從2008年第二季(金融海嘯前)的2.2%,增加至本年首季的4.7%。美國債務上限危機短期令風險胃納下跌,令「增長貨幣」如澳元及加元短期回調,但基於此等國家財政狀況最健康,長期上升空間仍大。

王良享
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部高級副總裁
本欄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