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德有理:礦企增派息可看俏

萊德有理:礦企增派息可看俏

上期本欄分析了礦業供求持續緊張的關係。除此以外,左右礦業公司前景的因素還包括行業近年的改革。目前不少商品價格已使用季度定價,同時因礦業決心減債,基本面大幅改善,均有利行業前景。
礦商與買家一直沿用傳統年度定價方式作為買賣合約基準,惟自新興經濟大國抬頭,這定價方法漸受衝擊,早前有印度生產商以月度合約方式將鐵礦石賣給中國,便為行業率先帶來缺口。

季度定價增透明度

金融海嘯後,中國等新興市場成為原材料大買家,談判籌碼逐漸增強。去年,包括必和必拓、淡水河谷(6210)及力拓的礦業三大巨頭,決定實施季度合約制度,令合約價格跟現貨價格貼近;後來,部份礦商甚至要求以月度合約方式買賣,以更有效反映現貨價格變動。
事實上,合約計價準則的轉變,煤價市場亦出現類似情況。必和必拓將焦煤(CokingCoal)買賣合約基準,由年度改至季度,目前提供每月計價,以現價作參考。
市場預料,此舉將影響行業的長遠發展,並將為市場提供更佳的透明度。新制度下,礦商將面對更大價格波動,惟供應緊張時,有機會受惠於價格上升,增盈利能力。
另一項有利因素,則關乎行業基本面。過去多年,因開採成本巨大,礦企一直負債水平頗高,及至2008年金融海嘯時,整個礦業債務水平一度突破125萬億美元。
近年礦企決心改善賬簿,透過收購合併、控制資本支出等方法大幅減債;今年年底,行業可望錄得淨現金流入,是2005年以來首次;到了2012年,淨現金更有機會高達75萬億美元。
隨礦業公司現金流日益改善,派息可期。一些金礦公司亦有派息,而從事多元化開採的礦業公司則重新派息,甚至加派特別股息,利好行業氣氛。
另外,公司財務狀況向好,促使大股東回購股份,如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及力拓宣佈規模由20億至100億美元不等的回購計劃,代表公司前景備受看好。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