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貿盈 料先低後高

內地貿盈 料先低後高

【本報訊】7月份滙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跌穿50,顯示製造業步入萎縮,市場關心中國出口前景堪憂。商務部產業司司長張驥表示,上半年中國因成本上升導致出口商品「量減價升」,使出口和對外需的反映失真,並預計全年外貿順差可能前低後高。

調結構支援企業升級

張驥稱在順差形成機制沒有實質性改變的情況下,要想通過擴大一般貿易進口來抵銷產業轉移帶來的加工貿易順差、實現貿易平衡難度較大。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王受文亦指,上半年中國出口平均價格上漲10.2%,價格漲幅較去年同期高10.7個百分點;出口數量增長12.5%,增幅比去年同期低23.4個百分點。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這一特徵表現得更為明顯。
張驥補充指,據部份行業和企業反映,困難主要集中在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等增支因素提升生產成本,以及政策調整因素加大經營壓力等方面,當前是結構調整的關鍵時刻,應當在保持政策穩定的基礎上,以結構調整為導向,支援企業轉型升級。
中國6月貿易順差創下七個月新高,超出市場預期,因當月進口增速回落明顯快於出口,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及中國經濟增速下滑是導致當月進口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