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風雲:買樓應「溝落不溝上」 - 何熊輝

樓市風雲:買樓應「溝落不溝上」 - 何熊輝

樓市跟股市一樣,有盛衰周期,而兩者的共同特性就是估底容易摸頂難,對於物業這種周期特性,更加明顯。因此,物業的投資老手,平時就養尊處優,但樓市低位出現後,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大槓桿買最大量物業。

「溝上」大增投資風險

這些投資者入市後,就會持有該等物業多年,以等待倍數計算的回報率,筆者認識的一位投資者,03年底就以呎價約5000元,一口氣買入港島區寶翠園一個1000呎及一個1800呎單位作收租用途,該類單位現時呎價逾萬元,其賬面賺幅已逾一倍。
04年之後,香港樓市持續上升,但他已再沒有入市。至於筆者認識的另一位散戶投資者,年前以約160萬元,買入沙田第一城一個395呎單位,但月前因他看好後市,故再斥240萬元,買入一個同類單位,兩個單位合計,其打和成本,就因「溝上」行動,上升25%。
雖然第一城的這類細單位,在此次調整市中,也未必會跌破200萬元這關口,但無可否認,其「溝上」行動,已大大增加投資風險。
因此作為物業投資者,大都寧願「溝落不溝上」,樓價大跌後盡量買,升市時就善價而沽,這種做法跟股票投資的「溝上不溝落」的一般做法,有點格格不入。

何熊輝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