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昨日「大暑」,在無窗、無冷氣的劏房內,溫度超過攝氏33度。前中學教師陳先生住在不足30呎的劏房,每月領不足4,000元的綜援金,當中1,300元付租金。年過六旬的他感嘆:「今晚寧願唔返屋企,去麥當勞坐通宵凉冷氣。」陳先生年輕時任職中、小學教師,其後轉行做地產代理,最終虧蝕數百萬元離場。他自言以前做地產都做過梗房、套房,想不到自己竟然會住在環境更惡劣的劏房。
殺校失教職 創業蝕光
陳先生在教育學院畢業,做了逾30年教師,一度月入四、五萬元,衣食無憂。2000年縮班殺校令他失去教職,他把心一橫與朋友合夥開地產代理舖,起初收入尚可,但03年沙士和08年金融海嘯令樓價大跌,更「炒燶」幾個手持的單位,半生積蓄化為烏有。
他賣掉六百多呎獨住的單位,搬去不足30呎的劏房,房東將單位劏成11間板間房,住客要共用廚廁。目前陳先生每月領取1,265元綜援租金津貼和2,600元生活津貼維持生計。他感慨:「有錢住一層樓,冇錢住一間房。」落難後他拒絕向兒女、朋友、學生求助,他表示:「唔想俾佢哋知我咁悽慘,好多學生都冇我消息。」陳先生害怕自己的潦倒暴露人前,與分居二十多年的妻子斷絕來往,只與教友聯繫,有時會去一位好友家「瞓幾個鐘」。
夏天住劏房的日子特別難熬,陳先生表示:「夜晚都30幾度,熱到成身都係熱痱。」他試過幾次在劏房熱到快暈倒,要送去急症室。他每日都流連商場,晚上就在24小時麥當勞呆坐過夜。他自言:「在麥當勞坐都好過係劏房畀木蝨咬。」
租金津貼少 建議增加
關注綜援檢討聯盟幹事李大成表示,劏房的租戶多是綜援人士,但自03年起綜援租金津貼沒有調整,單身家庭每月最高1,265元,根本不足夠支付高昂的劏房租金。他建議政府增加綜援租金津貼,興建更多公屋,保障基層家庭的住屋權利。